研究参与人员:
李乐洁、黄玫瑜、李敏胜、欧嵘熹

农贸市场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载体,它一头连着我们的生活,一头连着田间农作。2023年,团队受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委托,开展全省乡镇农贸市场相关研究,分析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农贸市场功能业态和运营模式,对我省乡镇农贸市场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本文是【农贸市场】系列的第一篇,以日本农贸市场作为案例进行介绍。
在日本,农贸市场通常被分为批发型与零售型两种类型,在空间布局上因功能各异而独有特点,通过“农协”这一主导力量,日本的农贸市场联动广大农户,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机制,引导农贸市场在管理调整、产品流通、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对日本农贸市场的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参考借鉴先进经验,将进一步提高国内农贸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
01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下游环节的载体,不同市场类型有不同功能
日本的农产品流通载体一般分为两类:批发型、零售型(直卖所、农产品超市、集市)。
日本的批发型农贸市场
批发市场主要功能是拍卖交易、结算、价格指导、信息发布。其中,拍卖是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一般流程是集货→理货→看样→拍卖→交割。
批发型农贸市场的空间分布通常与人口需求、货源地或产地特征高度匹配,同时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生鲜保存要求,中央批发市场服务半径一般是30公里左右,而果蔬类批发市场服务半径在20公里左右。
链接:东京的批发市场分布情况
东京都共有中央批发市场11处、地方批发市场12处。除丰洲市场、大田市场等少数中央批发市场位于东京都心三区范围内及周边以外,多数中央批发市场分布于东京都外围地区,为居民提供就近主副食品供应服务,形成广域全面的服务覆盖范围。
东京将东京都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和白天就业、就学人口的三分之一总和定义为需求人口。根据人均主副食品日消耗量测算需求总量,再结合现状批发市场经由率和未来趋势预判,测算不同类型主副食品的市场供应量,以此为依据推算合理的批发市场空间规模。

东京都批发市场农产品种类分布图
图片来源:https://www.shijou.metro.tokyo.lg.jp/english/
批发市场的空间注重立体化布局,涵盖各类功能设施,尤其重视冷库配套和单位面积的绩效。一般而言,首层为主要交易空间,2―3层设置加工包装、商铺、餐饮等功能,4层及以上设置交易中心、办公、餐饮、辅助用房等功能。批发市场极为重要的设施是冷库,通常会布局立体复合式冷库,同时结合门店和地下空间进行布置。
链接:东京批发市场的空间布局
一层为主要交易空间,2―3层设置加工包装、商铺、餐饮等功能,4层及以上设置交易中心、办公、餐饮、辅助用房。立体复合设置冷库,可结合门店也可结合地下空间设置。日本大田中央批发市场冷库占地面积约为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的5%,丰洲市场冷库占地面积约为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的7.5%。同时,市场还非常注重单位面积的绩效产出,丰洲市场及其他东京中央批发市场的市场交易部分单位用地面积年交易量可达4―6万吨/公顷。丰洲市场结合屋顶空间,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绿化,提供屋顶眺望观景空间。
以丰洲市场为例,丰洲市场位于原先筑地市场3公里之外(外迁了3公里),由三栋独立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为40公顷,是筑地市场的1.7倍,市场主要分为4个区域,由水产批发大楼、果蔬交易区以及管理大楼等构成。

丰洲市场(新址)规划图

丰洲市场实俯瞰图
图片来源:https://www.mook.com.tw/article/19002

丰洲市场内部
图片来源:https://zh-hans.japantravel.com/tokyo/toyosu-fish-market/48925
批发市场可以发展食品加工、餐饮体验等新业态。东京批发市场在主副食品流通交易的基础上,引入中央厨房的食品预加工,向零售门店超市提供切分好的鱼片、蔬菜、水果、半熟食等食品,而有的批发市场会与附近渔港合作开发特色产品。在日本,一些大型批发市场还成为“日本食品文化”的品牌载体,吸引全球游客前往观光、购物、就餐。
链接:日本批发市场的新功能业态
东京批发市场在主副食品流通交易的基础上,引入中央厨房的食品预加工,向零售门店超市提供切分好的鱼片、蔬菜、水果、半熟食等食品;与附近渔港合作开发特色产品。
丰洲市场市场设置了以“食物”为中心的观光路线及配套设施,让丰洲市场不仅是一个交易市场,还成为吸引消费者和游客前来感受新鲜海鲜等日本美食的消费地标。

丰洲市场参观线路导览图
图片来源:https://www.mook.com.tw/article/19002
日本的零售型农贸市场
零售型农贸市场通常由农户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买卖,一般布局在产地附近。在日本,农产品直销形式很多,如早市、直销所、农户地头、合同、特约店、超市专柜销售等方式,其中早市和直销所销售是主要方式。直销的农产品,一般都是高端产品、有机产品。早市、直卖所的物流一般是农协完成,或者是农户自己完成。
上述两种,一般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优化经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分散的小农户也可以参与到销售。由于是地产地销,物流成本比较低,因此还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专门驱车过来买东西,毕竟这种产销方式的农产品,都是本地生产的产品,在外地不一定买得到,具有很强的特色化特征。另外,在日本的大城市中,近几年也开始流行“农夫集市”,是一种具有固定销售地点、定期举办的户外市场农产品直销会。
链接:日本的直销所和农产品超市
直销所:属于固定的销售场所,是实行会员制和委托销售制的非盈利性经营体。直卖所的经营主体可以是生产者(农民),也可以是农协。
农产品超市:村民将农产品简单包装,标注产品类型、产地、生产者等信息,自行定价后送到超市销售。超市负责把生产者的姓名、住址、照片等个人信息公开,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

直卖所 农产品超市
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112152295068333&wfr=spider&for=pc
农夫集市:源自一项名为farmer’s market的行动。集市有固定销售地点,在每个月定期举办,是一种户外市场农产品直销会,没有中间商,都是生产者来摆摊。市集还是一个以市场为中心,吸引料理人、手艺人、居民、游客等群体直接参与的社区,近年来在日本大城市很流行。

东京的农夫集市的分布
图片来源:睿途旅创《农夫集市或将成为农旅融合下的都市旅游新亮点》
日本农贸市场分类一览表

(项目组整理)
02
农贸市场是供销体系(农协)活动的地方,农协直接建设经营农贸市场
中央批发市场必须由政府投资开办
中央市场需要经农林水产大臣批准,由政府公共机构建设和运营管理。如东京的丰洲市场由东京都政府投资。
地方批发市场由农协或商社直接建设经营
地方市场需要经过当地政府批准,可由农协、商社等开办。如九州地区的丝岛农协拥有自己的直销商店和社区商店,丝岛农协的伊都彩菜是九州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直卖所,占地1500平方米。
03
农贸市场具有公益性质,有政府补助,是国家行驶扶农强农战略的抓手
(1)中央批发市场建设由地方公共团体实施,政府补助占总投资的40%左右, 其它部分通过发行
(2)地方债券、银行贷款解决。
地方批发市场,政府给予1/3的补贴。
(3)政府还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贷款利率、存款期限、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04
农贸市场由农协组织,农协≈供销社+合作社的集合体
农协性质:民办官助
由单独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民众经济组织, 是拥有强大经济力量、遍及日本全国的民办官助式农民经济团体。
农协体系:N个农户→村的农协→县的农协→中央农协
以村庄为单元,农民只能加入本辖区唯一的农协。农协已实现高度组织化,日本农民几乎全员加入,形成村-县(即省)-中央三级的农协体系。农协组织把单个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的检查、分类后,由农协组织负责上市。
日本农协的成立是自下而上的,首先在全国范围内以市町村行政区划为单位成立基层农协,服务于当地的会员与非会员单位;接着为统筹各个单位的农协组织(基层农协),向上成立都道府县级农协联合会,各个县级联合会最终汇集于全国农协联合会,以此把全国的农协组织连结在一起。

农协体系示意图
(项目组整理)
农协特征:具有垄断性、公益性。
作为粮食流通唯一合法主体,受政府批准和扶持,农协已基本覆盖农村金融业务。但是近年来农协正在推行市场化改革,降低其政府垄断的性质。
农协在农产品流通的作用:整合农户和农产品,规模化流通
基层农协在产地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 然后组织上市。
县级农协、中央农协开办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组织物流、管理市场、结算、制定计划等职责。

日本农产品流通示意图
(项目组整理)
链接:千叶县农协组织(合作社)的作用
千叶绿农协覆盖3个市、一个町的农民。年销售22亿元人民币。
生产前,农协制定生产计划并告知农户,统一采购农资、购买大型农机。社员支付手续费。
生产时社员向农协租用农机,获得农协的种植技术指导。
生产后,农协有自己的加工厂和包装厂(一个市有一个加工厂)。统一包装分级后,统一销售。
社员只需支付一笔很少的手续费。
农协还可以提供贷款,农协开展保险、金融等业务获得充足的运转资金
05
讨论
(1)日本直销所在销售日常农副产品的同时,还兼顾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体验性消费、特色餐饮、旅游观光等众多功能,成功激活了农贸市场生命力,而对于国内农贸市场而言,除少部分地处旅游景区的农贸市场功能丰富外,大部分农贸市场功能仍处于生活性产品销售的初级阶段。因此,农贸市场除了满足蔬菜、水果、肉禽等农副产品销售外,是否还可以兼容多样化功能,并在市场空间中实现精准布局?
(2)日本农协在农贸市场的经营体系中,承担着联农带农的关键作用,通过联合广大农民,形成互助性经济组织,并统一提供金融支持、农资采购、生产引导、产品包装、流通销售等重要环节,形成“村-县-中央”三级农协体系,为农贸市场长远发展提供主体保障,而对于国内农贸市场而言,农村集体合作社对农户带动作用有限,主体功能缺失,导致农户种植与产品销售处于散乱的无序状态。因此,农贸市场是否能联动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建立“农户+合作社+农贸市场”的利益连结模式,优化农业生产,减少运输时序,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效应?
文献参考:
[1]李凤荣.“地产地销”——日本农协地域经济发展新战略[J].现代日本经济.2014.(5).45-53.
[2]吴洁琳,陈宇琳.东亚大城市菜市场发展经验及其借鉴——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7.(6).91-98.
[3]高强,高桥五郎,李洁琼.日本“地产地销”经营模式与农协的作用[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1).42-49.
[4]方琳娜,陈印军,易小燕,钱小平.日本路边站式“地产地销”农产品流通方式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7).61-65.
[5]李凤荣.日本农产品“地产地销”流通体系剖析[J].世界农业.2014.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524990185@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641176640@qq.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农贸市场】日本农贸市场玩转功能与业态,年轻人打卡新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