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颜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城市规划是在空间上配置各种要素和资源,规划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这又会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两个维度对财政健康产生影响。今天本人结合自己的两个实证研究,谈一谈城市规划和财政健康的关系。
空间效率主要是指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所带来的空间正外部性。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空间效率存在很大差别。很多学者做了研究,探讨低密的、高密度的、紧凑的、分散的等不同空间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空间效率的差别。在北大林肯中心的资助下,我们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17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对财政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低密度的城市蔓延会显著降低城市政府的财政健康状况。机制分析发现,虽然城市蔓延伴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但它同时极大地推高了财政支出。算总账的话,城市蔓延带来的净财政收益是负的。
空间公平主要侧重于空间上人口和公共服务的匹配程度。从财政来讲,空间公平主要体现为不同区域间的财政公平或财政均等化。财政均等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力均等化,而是强调不同地区的居民在承担基本相同税负的情况下,能享受到相同质量的公共服务。当财政差异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影响政府职能的实现、居民公共服务的获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影响财政收入筹集能力的税源空间分布和影响财政支出需求的人口空间分布的错配导致的。我们的另外一项研究就是以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住分离如何影响不同城区的财政健康程度。研究发现,人口产业偏离度高的城区财政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而人口产业偏离度低的城区财政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回归到规划与财政的关系,需要以一个综合和动态的视角来思考规划所带来的财政影响。综合视角体现在当制定规划时,既要考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要考虑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要去算一个总的净收益。动态视角则强调不仅要考虑规划对当期财政的影响,也要考虑规划对未来财政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增量扩张转入存量更新,城市增长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未来规划也需要从发展性思维转向约束性思维、底线思维、风险性思维。对于大部分地方政府来讲,将财政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能是比扩大财政收入更容易、更有效的提升财政健康的方式。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3年第12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   

  • 县级政府增值税分成与技术创新——来自专利数据的证据

  • 重点城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分析与展望

  • 复杂度、关联度与城市技术演化路径——基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对比分析

  • 土地财政是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的真正推手吗?

  • 城市财政健康评价——以浙江省为例


【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中国城市规划中的财政问题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从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谈城市规划对财政健康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案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