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阿勒泰地区湿地景观
(图片来源:阿勒泰地区文旅局)
导语
2020年,同济规划院受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委托,编制阿勒泰地区及六县一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组克服路途遥远、气候影响、疫情封控等种种困难,对11.8万平方公里,六县一市及乡镇牧场进行多次调研及沟通,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为阿勒泰地区构建起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格局,为产业经济的发展蓄势赋能。至2035年,阿勒泰地区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开放中枢。同济规划人在行动,为守护阿勒泰的自然与生命力贡献力量!

图2 阿勒泰地区牧场景观
(图片来源:阿勒泰地区文旅局)

图3 阿勒泰地区湿地景观
(图片来源:阿勒泰地区文旅局)
简介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公里,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这里自然风光旖旎,由北到南分布着冰川、山脉、森林、湿地、湖泊、草原、河谷、戈壁、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各类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全国54.97%的矿产种类和丰富的风、光电可再生能源,拥有野生动物328种,野生植物1978种,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
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洲东北与中部的草原之路上,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和民俗风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具有世界顶级的冰雪资源,作为中国雪都和“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首批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中国冰雪旅游强市。

图4 阿勒泰地区区位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
总体定位与核心功能
至2035年,将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开放中枢。核心功能包括:
1
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阿勒泰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实施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机制,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
“两山理论”转化的典范
发挥风景名胜资源和冰雪旅游优势,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年四季旅游。
3
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双向开放的重要节点
发挥口岸经济带优势,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建设,结合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平台,在旅游、商贸、交通、能源、矿产、应急救援等方面形成双向开放的重要节点。
立足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1
筑牢“一屏一环两条带”的生态安全屏障
立足“北山南漠中河谷”的自然地理格局,尊重阿勒泰地区原始地貌特征,以北部的阿尔泰山,南部的准噶尔盆地荒漠草原,中部的“两河一湖”河谷地区为基本格局,筑牢“一屏一环两条带”的生态安全屏障。
“一屏”
对阿尔泰山主干山脉屏障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推进林草质量精准提升。
“一环”
对准噶尔盆地北部绿洲生态环,重点推进准噶尔盆地北缘绿洲防护经济林建设和准噶尔盆地荒漠植被恢复。
“两条带”
对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河谷生态保护恢复带实施生态补水,旨在恢复河谷森林草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在协调生态保护的同时,发展现代农牧业,推动绿洲农业多元发展。

图5 阿勒泰地区城镇空间结构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
2
形成“三纵两横三组团”的城镇开发格局
依托区域发展轴带和国省干道体系,点状开发城镇,形成“三纵两横三组团”的城镇开发格局。
“三纵”
阿福塔区域发展轴沿“阿勒泰至和田综合廊道”,对接塔城;阿福乌区域发展轴融入“阿勒泰至若羌综合廊道”;阿富昌区域发展轴沿“阿勒泰至吉木萨尔综合廊道”,对接昌吉州。
“两横”
依托布哈吉—阿勒泰—富青发展带和布哈吉—北屯—富青发展带,构成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城镇发展的主脉络,融入自治区“北疆城市带”。
“三组团”
形成阿勒泰—北屯—福海一体化发展的综合城镇组团、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旅游服务型城镇组团、富蕴—青河工矿服务型城镇组团。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
着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1
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为依托,形成五大产业集群和口岸经济带
至2035年,将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世界级生态旅游胜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开放中枢。核心功能包括:
衔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部署,重点保障铜、锂、铍、钴、镍、金、铁为主的绿色矿业发展空间,以硅基和锂矿深加工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以特色林果和中药材为主的绿色有机果蔬种植及加工产业空间;以肉牛肉羊、特色养殖和特色奶业为主的优质畜产品养殖及加工产业空间。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及服务业,保障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支持阿尔泰山与长白山“两山合作”等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带动的精品旅游;保障冷链物流、饲草料集疏运等现代物流设施与仓储用地。
加快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促进口岸经济带建设,保障交通、商贸、文教、医疗等设施中心的建设,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以绿色矿业、清洁能源、大旅游、大农业、大健康五大优势产业和口岸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以风、光、水能为基础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结合哈巴河县、布尔津县河谷风带加快风电基地建设;推进阿勒泰市、哈巴河县水电站项目。大力推进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布尔津县南部地区光伏基地建设。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电供暖等电能替代技术应用,提高本地消纳,有效降低弃风率。
3
培育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产业集聚,构建绿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布局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工、驼奶及沙棘冻干粉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进出口加工贸易及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区,打造边境贸易和向西开放的产业基地。
发挥边境城市战略支点作用
构建边境地区开放新格局
1
强化边境口岸的开放职能,优化双向开放空间
提升阿勒泰市作为边境口岸城市的枢纽作用,重点培育吉木乃等边境门户城市,发挥“五口通四国,一路连欧亚”的优势,形成口岸经济带。
重点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特色口岸能级,推动边境及跨境经济合作区平台建设,探索发展离岸贸易,拓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及旅游等特色产业。
支持在沿边重点地区优先布局进口能源资源加工转化利用项目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项目,支撑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2
支持边境居民稳边安边兴边,维护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
把保障和改善边民民生放在首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对边境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抵边镇、村的建设与扶持力度。完善沿边交通设施布局。
活化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
发展全域旅游,彰显阿勒泰魅力
1
围绕“一主两副”的核心旅游组团,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旅游成片成组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主两副”
以大喀纳斯旅游景区为主,以阿勒泰市和可可托海镇为辅,形成资源富集的核心旅游组团,发挥景区品牌优势及冰雪旅游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城镇、村庄、景区、景点融合发展,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国际生态人文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精品旅游线路”
通过东中西三条北疆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核心旅游组团,形成两河游牧型、山地牧家型、田园牧游型、草原牧场型多种乡村旅游带,带动乡村旅游的全面振兴。

图6 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规划图
(图片来源:项目组)
2
围绕“人间净土,中国雪都”的特色风貌,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通过保护并凸显地文风景、水文风景、生物风景,体现以“净”为主题的自然生态环境风貌。利用冰雪资源,体现北疆特色冰雪景观、冰雪文化、冰雪民俗、冰雪活动,打造冰雪魅力之都。在此基础上形成红色旅游、体育旅游、自驾旅游、低空旅游、避暑旅游、边境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服务于全年四季旅游。

图7 阿勒泰地区湖泊景观
(图片来源:阿勒泰地区文旅局)

图8 阿勒泰地区冰雪景观
(图片来源:阿勒泰地区文旅局)

图9 阿勒泰地区雪地叼羊活动
(图片来源:阿勒泰地区文旅局)
特此鸣谢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
对项目的组织和指导!
项目组
规划六所:顾玄渊、叶建伟、孔庆弘、卢程、李宣谕、陈浩、景秋晨、陈超一
市政所:刘晓青、周梅、付晓春、白涛、谢中元、靳玉文、穆青、徐心远
顾问总工:倪春
委托方
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
合作团队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宝地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供稿 | 规划六所 顾玄渊、孔庆弘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我的阿勒泰! 同济规划院编制阿勒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助力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北疆边境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