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期】
◎标准化
中国乡村房屋,样式众多,造型各异,因此标准多样,规范混乱,于是到了宋代由国家全面监管,由将作监李诫制定最初的标准化建造法则一一《营造法式》,由上至下,上至宫廷下至乡村,渐渐形成了建造的标准化,至今一直还在沿用。

图片选自网络
◎规矩
从帝王到平民,从古代到当下,大事小事都讲规矩。比如皇帝穿衣,春穿青衣,夏穿朱衣,三伏穿黄衣,秋穿白色,冬穿玄(黑)衣;百姓,喜事红色,白事黑色等都是约定成俗的(摘自《礼记·月令》)。

高椅古村
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百年以前)的房子,自古就有很严格的规定,如百姓建房为三间五梁,官吏为五间七梁,帝王为七间九梁等等,百姓的房子是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
◎标准化与规矩
标准化在中国历史上大约从唐朝开始,到了宋时河南新郑人李诫撰写了《营造法式》,再往前,秦朝统一度量衡、文字、道路,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标准化起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在大统一的时期,要站在国家层面上看的大标准。
因为有大标准,乡村才会流行小标准,标准也可以理解为规矩,《营造法式》是体现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最先使用在皇室与官吏。规矩是校准、法则和习惯,要讲规矩,就要有一定的标准。100年前城市与乡村没有严格界线,官吏与乡贤晚年都告老还乡,故标准同样影响乡村。如周朝以后建宗庙、天子设土庙、大夫置三庙、土建一庙、庶人不能设庙,只在寝堂里祭祖。

手绘乡村

想要了解更多图书相关内容请联系:
010-64429281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建造标准化与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