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铜陵映碧涧,石蹬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遁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磨灭,碑版谁闻传?
莫辨百世后,安知千载前?
且伸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
这是东晋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一诗,是谢灵运在任临川内史时所创作的诗作代表作,既赞美了麻源三谷的壮美风光,又道出了作者醉心于山水的处世态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描写临川山水风光的诗篇,在临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上图:谢灵运画像,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麻源水库风光。
今天,我们在吟诵《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这首诗、寻访碧涧、石蹬、红泉这些美景时,突然发现,全国各地竟然有三个自称为“麻源三谷”的地方,而就在抚州市的南城和临川境内,竟然也出现了两个“麻源三谷”……
南城: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
“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送潘士方建昌》一诗的开首两句。诗鲜明地将麻源三谷、谢灵运诗歌和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联系在一起。
麻源水库风光。
据南城县志介绍,麻源三谷,在建昌镇以西十里处。缘麻港而上,经铜陵圳村,入灵谷山口,沿途赤岩赫石,苍松翠柏,哗哗流水,恍然别一境界。行不远,溪对岸小石山半腰处,有一块扁长的岩石斜枕在另一块岩石上。石背面,刻有明罗汝芳题“石窦云第”四个大字。相传其上峭壁处,曾有仙人结庐。再往前去一里许,有一石山,顶部始细忽大,呈圆球形,称绣球山。东南而折,峰回路转,石壁夹溪,石色如铁,流泉悠悠。
童子拜观音摩崖造像。
约半里,至麻岭西侧的云门,其北侧石山上镌有“云门”二字,出自明邑人左赞之手。出云门为麻源三谷的谷口。由此而入,岩愈奇,石愈怪,水愈秀。
宋代太守立题,僧人思融石刻。
从麻岭至云门一带,满山遍谷,巨岩见巧,片石耸秀,不削而成,不雕而奇。有狮子石、龟石、仙牛石、伏牛石、象石,千姿百态,难以尽述。麻港至此分作三条支流,以地为名,一位上渚,一为寒坪,一为大水源,皆斗折蛇形,从远处流来。
明代石刻,广东布政使左赞书。
云门西南侧有一石冈,名华子冈。相传秦代著名学者华子期曾隐居著书于此。冈下石壁上有罗汝芳隶书大字石刻。其文为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咏麻源三谷的名句:“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字体古朴雄浑。华子冈斜对面为观音崖。崖上有一尊观音摩崖石刻,其大如人,造型精美。
入云门西北行二里,有座小山,称铜陵,此处山坡有茂林修竹,山涧泉布石上,丹岩映溪,泛起片片红霞,是为谢灵运题咏之处。
仙桃石。
麻源三谷,为麻姑山最大的山谷。其间有良田百顷,过去是麻姑山特产“银珠米”的主要产地。“银珠米”又称“冷水白”,粒大色白,味道似粳亦似糯,历代作为朝廷贡米,并以此闻名。
为了利用这里丰富的水利资源,1958年南城县在此兴建了一座蓄水量为2210万立方米的水库。供灌溉兼发电之用。因水库大坝位于云门处,旧有的名胜古迹大多沉入泽国,如今的麻源三谷只剩下深谷平湖的水光山色了。
临川:华冈匿贤碧涧长十里松阴红泉远
去城才半驿,深谷自逶迤。
藤络崩崖石,松垂倒地枝。
寒山缩毛发,碧涧照须眉。
霜气全消歇,空存太傅祠。
这是宋代临川布衣诗人曾极咏《游华子冈红泉碧涧》一诗,诗十分明确地说明了华子岗在离城不远,只在驿道之半的深谷里,藤萝、峭壁、悬崖、松阴、碧涧均是当年谢诗之景,只是太傅祠空空无人祭扫。曾极还有另一首《红泉精舍》也是描写麻源三谷的景致:
十里长松一幅巾,温汤净濯满衣尘。
石门隔断世间事,仙窟能容鹤上人。
已主谢公为北道,更依华子作西邻。
红泉可酒兼宜茗,便合躬耕老此身。
1993年,临川县修订出版的《临川县志》在“文物胜迹”这一章回中,将铜山列为六大名胜古迹之一:铜山,又名铜陵。唐天宝六年,改名峨峰,海拔339.6米。
山顶有峨峰寺,山腰有龙泉观,稍西是东林书院,下有小峰名华子冈。岗上建有华岗庙,祀秦代华子期。据谢灵运《名山志》载:“华子期乃角是先生弟子。”他曾在次隐居。庙于1962年拆毁。铜山下左右有3条垅即麻源三谷,景色优美,历代文人多有吟诵。
据当年编写县志的工作人员介绍:1993年版《临川县志》“文物胜迹”是在历代县志中精选出来的。早在清雍正版《抚州府志》就有如此这般的记载:“铜山,在抚州城西三十里,历代文人有吟咏。一曰铜陵,唐天宝六年(747年)敕改鹅峰,其南山中有龙泉观,稍西其下有小峰,曰华子冈,祀华子期,并有麻源里……”
临川铜山钟氏村落风光。
2009年10月,我多方寻访到了《临川县志》内记载的“麻源里”,即临川温泉镇铜山村。村民带我登临铜陵山,远眺麻源里秀美风光。下山后,村民在燃放鞭炮后,请出了铜陵钟氏族谱让我查阅。
谱中有如此记载:钟惠淑“因有田于华子冈,爱其鹅峰耸翠,林谷秀丽,”遂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由钟家岭迁于铜陵之南华子冈。“华子冈即今之铜山之下也。”村谱中还记载了清康熙55年,该村修族谱,收入当代文人墨客撰写的“铜陵八景”诗词歌赋10余篇,中有“华冈匿贤、九曲莲沼、碧涧流长、红泉源远、曹公晚霞、灵谷孕秀、张泉石说、十里松阴等……”这应该是临川证实麻源三谷之出处,最原始最有价值的资料了。
临川青莲山风光:“神龟探海”。
比较而言,如今的临川麻源三谷因有青莲山寺、日泉、月泉、十里松阴等尚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临川铜陵麻源三谷这个风光名胜,已经为政府进行规划开发中,而在铜山村附近的青山绿水中也耸立了多家上规模的休闲山庄,他们看好的也是“麻源三谷”这个当红招牌。
临川青莲山温泉风光
国学大师游国恩:华子冈在麻姑山
千百年来,“华子冈麻源”之谜,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游国恩就曾对此做过学术研究。游国恩逝世不久出版的《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选录了游国恩论述家乡有关人和事的文章,《谢灵运诗华子冈麻源辩证》就是其一。
麻姑山鲁公碑亭。
麻姑山玉练双飞瀑布。
临川青莲山经国亭。
为了辩证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中的“华子冈麻源”究竟是在南城麻姑山、临川铜山还是在浙江绍兴之上虞的这个问题。游国恩在《谢灵运诗华子冈麻源辩证》一文中指出:此康乐为临川内史时游麻姑山诗也。诗题所谓华子冈,所谓麻源,皆在今江西南城县麻姑山中。南城距今原临川县一百二十里,宋时属临川郡,故康乐得以放游其地……文中“康乐”指谢灵运。他是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乐。游国恩采用先立后破的手法,明确而肯定地指出:“华子冈”、“麻源”皆在今南城县麻姑山中,而后以大量篇幅重点批驳“上虞说”之不可信,文末用一段说明“临川说”同样不可信。
周末在l临川温泉池杉林休闲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