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大家推荐的内容为论文《“城区常住人口”在收缩城市识别中的特点—基于文献综述和多源数据的检验》,发表在 地理研究 期刊,欢迎大家学习与交流。
在中国人口达峰和城镇化发展到达新阶段的背景下,关于中国收缩城市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学界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讨论了戚伟等(地理研究,第42卷第10期)采用“城区常住人口”数据识别中国收缩城市的研究。本文对中国全部的村级行政单元进行了地理编码,并基于城乡分类代码,近似绘制出戚伟等文中提到的“城区”边界。通过将这些边界与遥感图像、城市实体地域进行比较,讨论了“城区常住人口”数据所界定的“城区范围”的特点。进一步运用多源人口数据,从城市实体地域视角识别了中国2010-2020年收缩城市的数量和占比。研究发现:① 人口统计中的城乡分类代码所划分的城区,涵盖多个城市实体地域,难以分析各个城市实体地域内部的人口变化。②“城区常住人口”数据难以全面展现近千个县域内中小城镇(如县城)的人口变化情况。本文运用中国2444个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结合 WorldPop、LandScan等多种数据源,发现中国收缩的城市实体地域数量占比在 26.7%~31.3%之间。有关中国收缩城市的识别,应当综合多源指标和多类研究的结论进行分析,从而减少单一数据源的不确定性对于识别结果的干扰。


题目:“城区常住人口”在收缩城市识别中的特点—基于文献综述和多源数据的检验
作者:王新宇, 龙瀛*
发表刊物:地理研究
DOI: 10.11821/dlyj020240054


更多相关的研究工作详见BCL的【Shrinking Cities】单元链接:
https://www.beijingcitylab.com/projects-1/15-shrinking-cities/
(复制至浏览器搜索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BCL北京城市实验室“收缩城市” (Shrinking Cities)项目还包括《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中国的收缩城市:来自2010-2020年最新两次人口普查的证据》《中国的收缩城市:城市化的另一面》《全球收缩城市夜光遥感监测及其应对策略》《全球收缩城市:来自Landscan 2000–2019数据的证据》《第九届UABB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收缩城市:现状与低碳再生的机遇》《第18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 | 技术变革下的中国收缩城市》《2020-2100年间全球的收缩城市:基于全球网格人口数据集的预测地图》等研究内容,欢迎探索。

Email:BeijingCityLab@gmail.com
Emaillist: BCL@freelist.org
新浪微博: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微信号:beijingcitylab
网址: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
责任编辑:王新宇、张业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城市实验室BCL):论文推荐 | “城区常住人口”在收缩城市识别中的特点—基于文献综述和多源数据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