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数据精英夏季特训营开车啦!

同时报名还可享更多优惠:

任选2套同报,再减200元!

任选3套同报,再减360元!

任选4套同报,再减520元!

任选5套同报,再减700元!

任选6套同报,再减900元!

(以上优惠不包括营5和营14)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加我获取每套课程详细介绍
加我咨询和报名课程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以下内容为节选,关注城市数据派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对话框中输入 24915 ,即可获得该文章中文版的全文PDF的下载方式。

城市承载着人类发展文明的核心内容,城市的繁荣和活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目标。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可以吸引各类企业、资本、人才等要素,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居民福祉,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近些年城市活力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不同数据、不同尺度对城市活力评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数研究从社区或地块尺度讨论建筑环境、人口流动、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等城市活力的某一或几个维度,对城市宏观复杂系统的整体性考量不足,尤其是忽视了生态环境、政府治理和对外联系对活力的影响;其次,当前研究大多基于作者主观经验或已有文献选取相关指标反映城市活力,评估的理论基础薄弱;再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开展评估工作,缺乏对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城市活力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将城市视为一个具有新陈代谢的有机生命体,从复杂系统角度理解城市活力的内涵。人口、食物、水、原材料、能量等不断流入城市,通过物理、化学甚至是精神上的相互作用,在城市内部进行不同时空尺度的循环和交换,再以另一种形式流出城市,形成城市的宏观代谢过程。城市活力外在表现为城市有机体的各部分通过自组织自复制不断生长和新陈代谢,内在机制则主要表现为多样性与流动性。整个过程反映了复杂系统的整体涌现与生命系统的自我复制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生命体与城市的“活力三角”概念模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有机系统的活力,我们将之与生命有机体进行类比(图1)。首先,生物活力的外在表现是持续生长(遗传物质和细胞的自我复制)和新陈代谢。生长速度缓慢或者停滞是新陈代谢减缓和生命活力下降的标志。同样,城市活力也表现在经济、人口、建筑等的持续更新迭代与增长。更多的流动人口与资源带来更快的城市新陈代谢,从而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经济系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如生物种群的增长是有序且保持在一定规模内的,城市的增长也应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过快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生物多样性(本质是基因多样性)是生物种群通过自然选择完成进化过程的先决条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恢复力也至关重要。同样,城市系统内部的多样性是一个城市长久生存的重要保证。许多研究表明,城市内部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提高了城市产业、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活力。


第三,流动性为生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能量。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驱动着有机体内部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机体与外部环境的交流。能否不断从外部环境中汲取能量以维持自身熵减过程是生命体与非生命的区别所在,薛定谔将这种机制称之为生命的秘密。有趣的是,城市也具备吸收负熵以维持系统稳定的能力。城市地区依赖于邻近和远程的链接提供的资源,使其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人、物质、信息的流动既存在于城市系统内部,也存在于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这是城市有机体能保持活力的秘密。


【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城市活力评估的指标框架

因此我们认为,与生物学相类似,由生长代谢、多样性和流动性构成的“活力三角”也适用于城市,并且这三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本研究将城市看作有机生命体系统,从生长代谢、多样性和流动性三个关键维度筛选指标,整合多元异构的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目的是阐释全国层面的城市活力有怎样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揭示不同城市活力存在的优势与短板,探索城市活力与城市规模有无关联。本研究是对城市活力研究框架的有益补充,可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活力的提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城区(城市)尺度城市体检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活力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高活力城市在长三角地区最为集聚,其次是城市群地区和省会城市,东北地区的低活力城市分布最广泛,华北平原城市普遍属于中低活力水平。城市活力得分遵循幂律分布,即仅有少数城市处于高活力状态,大部分城市活力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普遍越有活力。城市活力六个维度的发展具有协同效应,其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根据不同维度的得分,全国城市可分为整体高活力型、整体中高活力型、整体中低活力型、政府活力导向型、环境活力导向型。


文献链接:

Liu H, Gou P, Xiong J. Vital triangle: A new concept to evaluate urban vitality[J].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22, 98: 101886. https://doi.org/10.1016/j.compenvurbsys.2022.101886
刘海猛,郑瑞婧,勾鹏,等.基于活力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活力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24,43(06):1118-1132.

最近有朋友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推文?因为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在看,没有把我们“星标”,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星标”,不迷路!看完文章顺手点点“赞”在看,就可以准时与我们见面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派):【活力三角模型】整合30个指标,测度中国290个城市的活力水平丨城市数据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