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为做好全运会筹备工作,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按照“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理念,开展全市城市空间品质和城乡风貌整治工作。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作为全市迎接全运会的重点区域之一,肩负着提升城乡风貌的重要使命,我院受托开展了该片区的高质量发展与品质提升规划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与合理规划,将该片区打造成广州乡村振兴的典范,让每一粒种子在这里都能茁壮成长和开花结果。

广州市风貌提升行动计划图
图源:自绘
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部的朱村街道,规划总面积36平方公里,北靠风景秀丽的白水山森林公园,西临增城区三大水系之一的西福河,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城——广州科教城也位于其中。
这里既是展现广东省和广州市“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一部分,更是广州市增城区努力践行城乡融合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的典范。
01
核心特质
粤港澳大湾区最具规模的城市田园共生地
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大力开展农用地整理。整合零散的耕地,开展果林、蕉林、蔬菜地等“非农化”“非粮化”土地整治工作,目前已推动超过1万亩耕地资源实现连片规模化流转。建成5G智慧稻场3500亩,产业园核心区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辐射带动3万亩以上耕地,是广州市最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丝苗米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也是最接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层的口粮生产供应基地。

万亩丝苗米鸟瞰图
图源:朱村街道
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展示地
本片区作为增城区最大规模的丝苗米种植基地,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三块国家级农业招牌——增城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朱村丝苗米产业园所获荣誉
图源:自绘
2023年8月,北大荒集团与增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本片区携手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中国超大城市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北大荒增城模式”。
一流的科研创新资源:该片区拥有工信部电子五所为代表的国家级产业研发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涵盖技术研发、经营管理、检测认证、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业务。围绕电子五所,目前已引入海格通信、中关村汽车、航天基地等项目,有条件形成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广州科教城鸟瞰图
图源:自摄
丰富的农文旅资源:该片区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周边已建成七彩澳游世界、白水山森林公园、万亩丝苗米稻田、西福河堤岸绿道等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各类农文旅项目,以及丝苗米文化展览馆、朱村稻田公园等都市农业旅游地标。



本片区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
图源:朱村街道
粤港澳大湾区的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承载地
自然气候培育出的农业生态系统:该片区地处丘陵河谷平原,北部的白水山森林中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南部的坡地及平原地带种植大面积田园和果林。得益于优良的水土条件,增城先民经过千百年的农业开发,选育出了享誉岭南的“朱村丝苗米”和一套完备的稻米生产技术体系,这是中国稻作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苗米千年发展历程
图源:自绘
传承千年的丝苗米农耕文化:该片区流传有众多稻米相关的民间文艺作品,“半叶和尚培育丝苗米的传说”“白水丹邱的传说”等,生动展示了遗产地农民群众对丝苗米的喜爱与赞美;朱村鸡饭、七月七糕、米橙等系列稻米美食文化,“舞春牛”、做会尝新米等传统民俗已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这些农耕文化深深根植于民间,代代相传,延续着人民群众朴素的文化传统,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处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化宝地。
02
发展策略
围绕丝苗米这一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我院以产业引领、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围绕朱村丝苗米全产业链,开展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
纵向延伸,打造丝苗米全产业链
针对目前丝苗米产业面临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我院提出打造“强芯-利器-固本-增值-畅流-乐游”的丝苗米全产业链的产业提升策略。
“强芯”:响应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业源头创新,建设种业科技园,打造农业“芯片”。
“利器”:建设高端智能农机示范应用基地,探索适宜在南方丘陵、山地和设施园地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智能小型农机研发应用。
“固本”:打造万亩水稻现代化标杆种植基地,示范引领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种植,携手北大荒集团打造中国超大城市保障粮食安全的“增城模式”。
“增值”:推进农产品精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畅流”: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
“乐游”:建设稻田主题乐园,与白水山森林公园、七彩澳游世界等联动发展休闲旅游。
横向交叉,农工科旅商一体互动
为延长丝苗米产业链,提升农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院提出围绕丝苗米打造三产融合的优势特色农业集群的发展策略,促成农工科旅商一体互动,突出“农-科互动”与“农-旅互动”。

三产融合的优势特色农业集群图
图源:自绘
农-科互动方面:
发挥电子五所与电子信息产业园制造基础,发展智能农机、无人机、无人农场等,营造低空经济的农业应用场景,构建智慧农业平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现代科技的农业应用场景
图源:自绘
推进广州科教城高校下乡,设立农民夜校,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商直播、艺术设计等方面助农富农。

广州科教城鸟瞰图
图源:广州科教城城市设计
农-旅互动方面:
建设稻田主题乐园,争创白水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发展休闲经济。
建构以农耕文化、岭南乡土文化、教育文化为主的文旅IP体系。
营造多元共融的岭南乡土文化IP,包括“仙影飞白水,人间留丹丘”的葛洪仙贤文化、“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朱子文化,“烽火济世志,归梦故园心”的崔与之名人文化,“开轩对原野,悠然见青山”的村居文化。

全域打造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空间体系
图源:自绘
制定风貌及品质提升行动计划
为促进该片区有序开展高品质提升工作,我院制定了风貌提升及品质行动计划方案,明确目标、工作组织和分布措施,将内在生产、治理、文化价值外显于景观风貌,彰显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共同富裕乡村风采。
在稻田公园,展现现代农业壮美画卷、科技创新未来场景,形成农文旅交融的万亩良田景象。
在典型乡村,以微改造方式实施空间环境整治,营造集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交通、低碳、智慧、治理的未来乡村九大场景。

现状

整治方案
典型田园村居风貌及品质提升
图源:自绘

山林、农田、水体整治意向
图源:自绘
03
全流程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增城分院将持续跟进本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为城乡融合典范和广州乡村振兴名片打造做好技术支撑。
供稿|增城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产业链洞察㉜|千年传承丝苗米,三产融合连城乡——科教城—朱村万亩片区“由内而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