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2024年11月21日,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一)”在同济规划大厦408会议室开展。该活动旨在对同济云舟AI平台第一批上线的AI工具进行院内首期的推广与试用,鼓励院内团队进行数智化创新,助力我院规划质量、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活动由信息技术部与产教协同部联合主办。
本次培训的AI工具均来自同济规划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技术团队的自研成果,针对规划工作中大量的空间数据处理、规划调研和图形渲染工作,分别开发了有利于数据快速标准化处理、多人协同调研和AI渲染的实用型技术工具。规划院张尚武院长、周玉斌副院长、产教协同部部长李欣,以及规划院设计团队技术骨干共五十余人参与本次培训活动。活动由信息技术部部长刘婷婷主持。
张尚武院长在开场致词中阐述了同济规划院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规划领域的探索,展望了AI技术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提出当下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井喷时期,规划应充分利用智能技术进行开放性的众智众创,推动规划院的创新生态系统建立。同济规划院希望同济云舟AI平台为全行业企业与个人提供研发和AI应用的共享平台,共同推进行业创新。通过此平台,能够汇集规划专业领域的研发人员和使用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未来需以产品化的思维开发AI工具,满足规划院业务场景需求并契合大众的使用习惯。
报告分享
报告人:孚典智能CTO 刘小鹿
报告题目:《同济云舟AI平台产品宣讲》
刘小鹿主要介绍了同济云舟AI工具平台的使用操作,包括AI平台开发设计核心,涵盖SaaS服务,算力申请,工具软件购买、积分获取、订单支付系统等功能,目前平台上的所有工具都处于免费推广期。院内用户可以借助同济规划院OA系统登陆使用,实现购买资源、计费试用等方式进行体验。
报告人:城市开发规划研究院 主创规划师 许琛
报告题目:《空间规划数据处理平台》
徐琛对空间规划数据处理工具平台做了详细介绍,聚焦四个方面的内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一张图系统建设过程中对数据的要求和规范;数据库标准化和数据类型转换;面向全流程的数据处理工具开发。在实际工作中,空间规划数据处理平台的工具集可以帮助解决数据清洗、检查和建模等问题。许琛建议技术团队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聚焦到规划编制,提高设计师使用大数据和AI模型的效率,助力国土空间规划的数字化发展;二是探索适应未来数字化发展需要的规划业务赛道和成果形式,为甲方提供增值服务。基于这两个方向构建了未来工具研发的思路框架,并希望通过这些增值服务提高未来的规划业务粘性。
报告人:城市空间与交通规划研究所 系统架构师 张祥
报告题目:《规划调研系统》
张祥主要介绍了城市规划交通研究所开发的规划调研系统。该系统旨在解决规划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同步、数据安全等。该系统可以实现多人协同调研,通过手机定位拍照、上传实体照片和音频文本数据等功能。系统还可以叠加已有的数据方便现场调研和对比。该系统支持数据导出,方便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分析。未来计划结合AI对调研图片进行分析并生成结论。
报告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钮心毅团队)刘思涵
报告题目:《规划调研系统》
刘思涵博士介绍了钮心毅教授团队开发的辅助规划编制的总平面渲染图生成模型。该模型能够高效完成总平面渲染,在设计方案的前期和中期的沟通交流与修改反馈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模型适用于中等尺度大小(20到100公顷)的平面图渲染。团队已通过SD模型的推理训练,形成一套适用于规划平面图渲染的提示词,包括结构类、功能类、色彩类的提示词等。后续团队使用过程中仍可对模型提示词进行补充和丰富,增强模型渲染成果与规划方案的匹配程度,美化最终的渲染效果。
嘉宾总结
培训总结阶段,李欣部长阐述了AI平台在规划设计行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AI平台将带来整个行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产教协同部今后将根据用户需求对AI工具研发进行专门的科研课题立项,鼓励和邀请相关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科研团队,进一步推动规划院AI工具的研发和应用。
周玉斌副院长在活动总结中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同济云舟AI平台发布的目的是在数据、工具、服务等多个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规划的科学性。鼓励业务团队参与数字化转型,发挥规划院人才和数据的作用,实现更大的价值。信息技术部需发挥同济规划院智慧云平台算力和存储的优势,积极推进工具平台化工作;产教协同部需通过科研立项通道,对工具研发进行定向的支持和组织。最后,周玉斌副院长提到,希望我院员工能够发挥规划院在研究、资源和业务方面的优势,推进院内技术创新的众创众筹,找准未来新的业务赛道和研究焦点。
部门 | 信息技术部、产教协同部
供稿 | 刘婷婷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