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岁末年初,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回望过去一年的探索与耕耘,我们秉持以空间为基,以社会为魂的研究理念,深耕于城乡规划与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广阔天地。


2024年,作为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携手共创的研究机构,我们依托同济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丰富的实践经验,搭建起多学科交流合作的桥梁。我们聚焦城市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不断探索空间与社会互动的深层逻辑,成功举办了2024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并编辑出版了《空间与社会评论》2024年第一、二期(总第3、第4期)。


借由此文,我们全面汇总和梳理了中心一年来的出版成果、研究活动、学术交流、实践应用等,记录我们的足迹与成就,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为构建更加宜居、和谐、可持续的城市与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注:点击文中链接可查看相关活动详情)

2024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于11月8日在同济大学文远楼213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空间与社会评论》编辑部共同承办。《社会》、《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发展研究》、《国际大都市发展研究(中英文)》提供学术支持。


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获得了广泛关注,为推动空间规划、社会学领域的新型交叉学科建设,构建国内外学术研究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会议上,近100位来自城市规划、社会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的与会专家嘉宾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导下,围绕“空间价值促进社会发展”主题深入探讨城市空间和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11月9日,2024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组织27名参会专家、学者前往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社区进行现场考察,共同实地探访上海大规模老旧居民社区更新背后的真实细节。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跨学科交流合作的学术盛会,也是多学科融合的深入创新探索,依托“城市与社会”论坛以及《空间与社会评论》辑刊,相信能够汇聚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建立更广泛的合作网络。

相关链接:

新闻 | 2024 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新闻 | 2024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专家嘉宾考察上海东明路街道社区

二号通知 | 2024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关于“空间价值促进社会发展”的研讨(议程更新版)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第三届儿童健康环境研究国际会议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年10月25日,以探讨“创建儿童友好环境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三届儿童健康环境研究国际会议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国际会议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奥雅股份联合承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洛嘉儿童、同舟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常州瑞康安欣心理健康有限公司联合协办。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国际和国内儿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实践代表及公益机构领域的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包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湖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线下参会人数总计达200余人。

本次国际会议秉承儿童优先、健康成长的发展使命,聚集国内外儿童领域高水平专家学者,促进了国内外儿童友好环境领域的深度交流,展示了全球儿童健康及友好研究的前沿方向,为促进国内儿童友好城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


相关链接:

精彩回顾|2024年第三届儿童健康环境研究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一号通知:第三届儿童健康环境研究国际会议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空间重构”分论坛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年7月6日,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空间重构”于哈尔滨工程大学21B教学楼3100室顺利举行。该分论坛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协办。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中南大学、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参与本次论坛,在全体参会者的大力支持下,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关链接:

新闻及论坛综述 | 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空间重构”分论坛顺利召开

会议通知丨“数字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空间重构”分论坛——202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地理学论坛日程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9月28日~29日,2024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会上,来自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高校、相关单位和企业的与会者们,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数字化治理与用途管制制度、规划行业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

“自然资源部《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突出了公益民生、节约集约、尊重权益的价值取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从分析《指引》政策要点入手,讲解如何将城市更新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他提出在两个层次上编制规划,更新规划单元详细规划落实总体规划要求,采用总量管控的方式管控到单元;更新实施单元详细规划则是管控到地块,其确定的地块规划设计条件是更新项目规划许可、方案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相关链接: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引热议!2024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上,他们这样说→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年9月8日下午,作为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研讨会十六“城市群规划的中国实践”在合肥召开。会议邀请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规划界的嘉宾共聚一堂,直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城市群规划的实践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在《学术研讨会十三:规划赋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学术报告中、周俭论述了城市文化与空间品质的关系。历史文化空间是城市空间中不可多得的资源,有其独特的空间品质和吸引力,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具有包括信任、互惠等社会资本积累,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社区认同感。以都江堰、潮州等案例,强调规划建设中文化思维的重要性。提出规划建设要具有“文化思维”,在规划建设中的文化思维有助于强化城市(地区)身份和品牌、推动地区生活质量提升、传承营城理念和传承地方文脉,是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抓手等观点。


相关链接:

规划年会风采 |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同济规划院风采集锦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

成立四十年学术会议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年8月24日-25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成立四十年学术会议于青岛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下称“名城分会”)主办,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青岛市城乡规划学会、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协办,学会官方视频号“中国城市规划”全程直播,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建设报社、《中国名城》杂志社、规划中国、青岛日报社等多家媒体提供直播和报道支持。会议直播收看人数达3.1万人,反响热烈。

曹杨新村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见证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变迁,承载了特殊的历史记忆与社会价值。周俭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内涵,以“人文、绿色、开放”的美好生活共享社区作为曹杨新村更新的总目标,详细阐述了通过“一张规划蓝图” ,明确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和宜养的“五宜”更新项目,并协调统筹项目的落实。


相关链接:

风雨华章 砥砺前行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成立四十年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学术讲座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2024年7月1日和8月23日,由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与《空间与社会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承办了“场景理论与后工业转型:文化的崛起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创造大都市:比较城市治理的视角”两场学术讲座,分别邀请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丹尼尔·亚伦∙西尔(Daniel Aaron Silver)和《创造大都市》一书作者、JLP+D(美国)城市规划与地产咨询公司总监、美国注册规划师罗雨翔带来精彩而生动的学术讲座。



相关链接:

预告丨场景理论与后工业转型:文化的崛起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预告丨创造大都市:比较城市治理的视角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空间与社会评论》2024年第一、二期

(总第3、4期)顺利出版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空间与社会评论》2024.01:包容性空间生产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空间与社会评论》2024.02:人文空间的社会价值  


《空间与社会评论》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集刊每年出版两期。2024年已出版了一期和二期(总第3、4期)。

集刊自2023年创刊以来,得到了本刊学术顾问委员会和编委会各位专家委员的鼎力支持。2023年12月,本刊编辑部借2023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召开之际,组织本刊编委会与《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社会学研究》《社会》和《社会政策研究》期刊的编辑部召开了本刊的编委会会议。与会人员对本刊的发展从定位、架构、形式和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本刊编辑部充分采纳了大家的建议,从2024年起对本刊做出优化调整。

2024年第1期起,开创性地以专家对谈和学者笔谈的形式,邀请相关学者就各自专业领域和交叉研究发表观点,供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充分了解在空间与社会这个广大的研究领域中,社会、规划、建筑、景观、人文地理和人类学等专业空间研究的观点、方法和视角,增进相互理解,发掘研究课题,促进学科相互交叉和合作。


2024年3月,《空间与社会评论》辑刊正式被“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知网)全文收录,欢迎广大读者复制知网链接检索、查阅、下载:

https://kns.cnki.net/knavi/journals/KOSH/detail?uniplatform=NZKPT


相关链接:

喜讯:《空间与社会评论》辑刊已被“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知网)全文收录

新书预告 | 《空间与社会评论3:包容性空间生产》正式出版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出版及多篇论文成果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推动城市更新行动走向持续健康发展,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了“国土空间规划系列教材”的新成员——《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及时对近年来全国出现的一批成功实践案例进行总结、凝练,充分体现了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的引领作用。

本书由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是《政策指引》研究阶段的成果,也是支撑《政策指引》编写的依据之一。书中案例均基于深入细致的调研,采用第一手资料写成,每个案例突出其创新性和特点,并归入相应版块,力求做到管用、实用、好用。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年在其他论文和文章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共发表15篇论文和文章。这些论文涵盖了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探讨了城市发展的多维度问题。论文议题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居住空间演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体现了研究中心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全面关注。


相关链接:

“国土空间规划系列教材”又有新成员了——《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精彩速览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获奖情况  



中心在2024年的各类奖项评选中一共收获了规划设计类奖项两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获奖情况如下: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岑科创中心规划设计,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上海曹杨新村社区更新规划与实施——基于“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徐汇区美丽街区道路景观总体设计、道路详细设计,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市政专项规划,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规划实施技术方法与实践,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竹山路(外港河-天元东路)沿线地区空间研究与城市设计,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临港新城主城区 WNW-C1 街坊内限价房概念规划设计与设计总控,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媒体报道:打开母亲河魅力之门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城市周刊:在您看来,为了在不远的未来,将苏州河的焕新与沿途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空间活力的激发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在当下就可以先做起来的?

周俭:按照“上海2035”总体规划,苏州河沿岸被定位为超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苏州河沿岸有很多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优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和地名、桥名值得细细观赏、品读,它们的保护与利用方式需要我们用心探索。另一方面,在一些与市民所居住的社区结合得更紧密的区段,我们需要站在街区的尺度,站在打造更好的城市生活轴带的角度,构建苏州河滨水岸线与城市街区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我觉得巴黎有两方面的实践可以带给我们启发。第一,以点带线,通过一些重要的城市记忆节点的打造,为沿岸空间活力的激发,打下更好的基础。第二,以线带面,通过多样的方式,让沿岸的公共空间能够更好地被利用起来,创造新的可能性,让两岸之间可以更好地互动起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非常希望苏州河两岸的城市更新,能成为这条上海重要的轴带再次转型发展的机会。希望这里的未来不仅有更美好的生态环境,有对城市记忆的挖掘与活化,也给上海市民更具品质的生活带去更多元的活力、更丰富的可能性。市民、游客不仅能在这里见证上海一段重要的城市集体记忆,也能在观览两岸风景的同时,憧憬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链接:

解放日报:打开母亲河魅力之门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4-09-02&id=377994&page=11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媒体报道:服务人民群众,传承集体记忆 

新思想引领创造空间新价值


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管理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政策工具,通过规划创造空间价值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再次审视国土空间规划的新任务,在存量发展时代创新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空间存量发展阶段面对城市更新的新现实,民生改善成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建设的新任务,将历史风貌的保护传承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当前城市更新的新课题。

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要统筹算好民心账、长远账、整体账。坚持以城市总规为统领,把城市更新工作同强化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统筹起来,整体推进、一体实施。上海有大量以工人新村为代表的老旧社区,上海在全国率先以“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为抓手,覆盖城乡不同类型的老旧社区,通过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向居民问需求,采用“一地一策”的规划策略,挖掘空间潜力、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在充实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中,特别关注“一老一小”,打造老龄友好和儿童友好社区;在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中,特别关注慢行空间、街道活力和场所营造,注重蓝绿空间的服务功能,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


相关链接:

文汇报:服务人民群众,传承集体记忆 新思想引领创造空间新价值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49041



转发自“上海城市研究”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年终盘点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2024学术活动汇总回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