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主题发言。
系列遗产:山西唐宋木结构建筑
吕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对于中国每一个学习建筑的人来说,山西古代早期木结构建筑是学习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营造最重要的案例。它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建筑的理解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现有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有一个项目是把应县木塔和义县奉国寺大殿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早期建筑的代表作品,准备在未来申报世界遗产。这一次国家文物局调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录,在山西省文物局组织长治市和其他有关的市县的支持下申报了“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的项目,项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今天针对这一项目,来讨论未来用什么策略来申报这样的一批古代木结构建筑遗产。

这些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从公元八世纪南禅寺大殿始建开始到十一世纪。选取十一世纪作为选择的时间底线,是因为1103年《营造法式》刊行全国,标志着中国木结构建筑已经进入到一个结构和营造技术成熟的时期。从另一个角度,这些建筑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营造体系成熟过程的见证。
这一项目目前包括了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广仁王庙正殿、天台庵正殿、大云院大佛殿、镇国寺万佛殿、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佛宫寺释迦塔、崇庆寺千佛殿、晋祠圣母殿、万荣稷王庙、开化寺大雄宝殿、玉皇庙玉皇殿、法兴寺圆觉殿、青莲寺释迦殿、晋城二仙庙大殿、龙门寺大雄宝殿等17处建筑,当然也包括了相关的附属文物:雕塑、壁画、彩绘、石刻文物等等。
世界遗产评价标准
既然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项目,需要讨论一下世界遗产的标准。在《世界遗产公约》当中提到哪些是可以作为世界遗产申报的内容:第一是“纪念物”;第二类是建筑群;第三类是场所。“场所”不仅仅是指考古遗址,还包括文化景观等这样的类型。
山西早期唐宋木构建筑,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在第一类,就是纪念物,是由多个纪念物组成的组合体,在世界遗产中被称为“系列遗产”。
作为世界遗产需要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OUV),这是对世界遗产评判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才能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座的每一位可能都能感受到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本身肯定是具有潜在的世界遗产价值的,问题是如何把它发掘出来?
从世界遗产价值框架来看,包括了符合世界遗产的哪几条标准?是不是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状况如何?从保护状况的角度这次看到的了几座建筑,特别是长治的几座建筑能够感受到若干年前实施的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对于保护这批建筑的意义。
作为世界遗产,除了上述基本内容外,还应具有独特性。所以还需要与已列入世界遗产及在预备名录上的类似遗产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也是认识世界遗产价值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世界遗产评定中,存在六项标准:
1)代表人类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反映重要价值观交流的典范;
3)作为某一文明或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
4)作为某一建筑或技术整体、景观的杰出范例;
5)作为人类聚落、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的杰出范例;
6)与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文化传统等有直接或物质联系的重要作品。

系列遗产申报的实践案例
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古代建筑,属于系列遗产的范畴。所谓“系列遗产”指的是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构成的遗产。系列遗产的申报问题,一直是世界遗产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并持续讨论的议题。
在现有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均有众多此类项目。中国与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类似的部分系列遗产项目包括:武当山古建筑群(包括武当山下及山上的多处宫观建筑,1994)、布达拉宫建筑群(包含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1994)、苏州古典园林(包括9处苏州及附近的古典园林,1997)、明清皇家陵寝(2000)、开平碉楼和村落(2007)、福建土楼(2008)、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2010)等。
在国际层面,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也有日本的京都历史古迹、奈良古迹、长崎地区的基督教遗址,以及韩国的山寺项目,均属于系列遗产的范畴。
京都历史古迹是日本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之一,包含17个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京都地区的古建筑。奈良古迹于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涵盖了奈良多处考古遗址、寺庙以及神道教神社等。长崎的项目与奈良、京都的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其核心主题为基督教。该项目详细叙述了基督教最初传入日本时期的发展状况,是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系列遗产项目。这些遗址不仅包括了教堂和宗教遗迹,还涵盖了与基督教传入、禁止和迫害相关的历史遗迹,共同构成了该项目的遗产要素。

图/长崎地区隐藏的基督教遗址
韩国的山寺项目与长崎基督教遗址于2018年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山寺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而著称,它精选了7座隐匿于韩国山峦之中的寺庙,将这些寺庙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系列遗产项目。

图/韩国山寺

系列遗产申报的关键问题
在评估系列遗产项目时,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关注。依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对于系列遗产的申报有着明确的条款规定。这些规定要求系列遗产的构成要素必须反映出文化、社会或功能性随时间的演变,以及它们与景观生态的进化或栖息地之间的联系。这不仅需要考虑遗产项目在当地的背景,还要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每个遗产构成要素都应当以物质的、科学的、明确定义和易于识别的方式,贡献于整体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同时可能涵盖无形遗产的方面。这些突出普遍价值应当易于理解并能够广泛传播,确保其价值能够被公众所把握和传播。
此外,为了避免遗产构成要素过于分散,遗产申报过程中对构成要素的选择必须兼顾遗产整体的可管理性和一致性。实际上,在将山西作为这一系列遗产项目的空间分为进行考量时,也是考虑到管理和个体之间的关联性。若涉及多个行政区域,这一过程可能会更加复杂。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考虑遗产之间的联系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首先,可以根据遗产类型进行分类,例如韩国的山寺项目,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遗产;其次,可以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如奈良和京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联系;最后,主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它们通过“天地之中”这一概念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具有主题的遗产系列。

之前讨论过,任何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都必须考虑其遗产价值符合哪些标准。针对上面提到的几个案例,根据列入的年代可以大致看到在价值标准选择上的趋势。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到,标准(iii)、标准(iv)被频繁采用:标准(iii)指的是作为文化传统或文明的见证;标准(iv)则是指某一类型的杰出范例。
此外,标准(ii)、标准(vi)在实际申报中也较为常见。在早期的申报中,标准(i)较为常用,但这一标准的运用现在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对于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这类项目,从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传达其历史文化价值、体现民族精神追求,并讲述一个文明或文化传统的故事,是一个基本且必须满足的要求。
基于这一要求,并结合当前的申报情况,标准(iii)、标准(iv)、标准(vi)是申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基本标准。

申报策略问题
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当前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批示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性。
基于这一视角,针对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需要构建一个与其独特性和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紧密相连的主题,将所有遗产构成要素——即每一个独立的点——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些联系可能涉及技术层面、形态特征,或是根植于当地独特的文化表达。核心挑战在于发掘一个能够将这些分散要素有机整合的主题。
这一项目直观的关联性,目前体现在时间、空间和类型相关的关联性:即“唐宋时期”、“山西地区”以及“木结构建筑”。然而,这三个要素尚未充分建立起建筑间紧密的逻辑纽带,故而有必要从主题层面对遗产构成要素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与重组。
是否可以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众所周知,这批建筑对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见证价值。它们不仅见证了从探索过程到形成完整体系的演变,而且在结构体系和空间组织上都反映了这一过程。此外,还涉及到相关的木结构营造工艺,在讨论世界遗产中关于系列遗产的组织过程时也可以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若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建筑在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位置,并将其视为艺术史上的一个关键案例,那么,这些寺庙内的彩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时,那么能够描绘出怎样的历史画卷?这些问题构成了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
长治古称上党,它在中华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若将这些神话起源融入这一遗产价值的讨论框架,那么话题将变得更加引人入胜,故事也将揭示更深层的意义。比如炎帝、女娲、后羿射日等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这些传说正是人们在观音堂等建筑中的附属文物中所亲身体验到的文化价值。

当然,若将山西的山水美景与人文环境相结合来审视,这些遗产将展现出怎样的独特风貌?显而易见,文化传统是构成一个场所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许多人现今讨论的“场所精神”,实际上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长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色,那里的山川、水流以及太行山脉的壮美风光,都与这些遗产紧密相连,成为这一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论
世界遗产是展现人类创造性智慧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标志。山西唐宋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不仅是传承山西文化的媒介,也是构成中国故事的关键篇章。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唐宋时代中华文明及木结构建筑的空间形态与艺术发展,还通过彩塑、壁画艺术反映了神话起源,展现了技术与艺术、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遗产所蕴含的全球价值,正是该项目核心之所在。
构建山西唐宋时期木结构建筑的主题价值,关键在于建立各遗产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逻辑联系,并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是对山西文化特征的展现,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反映,更是对文明或文化传统故事的讲述。这种研究无疑是项目后续开展的重要基础。
相关链接:
明日开幕|国际国内遗产保护专家齐聚上党,“营造顶峰”盛会聚焦早期木构建筑保护与传承
会议观察 | “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综述
*本文由会议速记稿整理完成,配图来自吕舟教授发言演示文档。
编辑:胡玥,排版:赵诗咏,审核:吕舟、李建芸、张荣。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会议观察】系列遗产:山西唐宋木结构建筑|吕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