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动态】发展校园数字孪生体:采用交互式可视化分析方法 | 2024年第6期

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智能城镇化”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关于数字孪生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研究文献


(专栏编辑:杨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发展校园数字孪生体:采用交互式可视化分析方法

来源: YE X, JAMONNAK S, VAN ZANDT S, et al. Developing campus digital twin using interactive visual analytics approach[J/OL]. FURP, 2024, 9(2).

https://doi.org/10.1007/s44243-024-00033-2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数字孪生技术正逐渐展现出价值和潜力。文章揭示了如何通过交互式可视分析方法开发校园数字孪生系统,以提高校园运营效率和决策质量,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教育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数字孪生(DTs) 被定义为物理对象、系统或过程的虚拟表示,它能够在数字环境中模拟和复制现实世界的对应物。这一概念因其在提高效率、增强决策制定和优化现实世界系统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数字孪生在构建和维护过程中仍面临着成本、复杂性、互操作性和数据集成等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研究以德克萨斯A&M大学为案例,通过模拟课程分布和校园建筑容量,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实际应用。系统通过利用注册数据,将其转换为时空格式,使得用户能够交互式地探索和分析课程分布和资源利用情况。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分析的深度,还为校园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以优化校园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营效率。

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所开发系统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现实世界的适用性。这些案例研究涉及火灾事故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突出了系统在支持领域专家进行分析和决策任务方面的能力。研究不仅解决了数字孪生技术的限制,还展示了一个尖端的可视分析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这项研究的贡献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数字孪生实施中与成本、复杂性、互操作性和数据集成相关的挑战,而且还展示了如何将注册数据转换为时空格式,强调了准确和相关数据在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此外,研究还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即一个交互式可视分析系统,旨在解决数字孪生实施中提到的挑战,并为未来在大型公立大学模拟课程分布和校园建筑容量的案例研究提供了潜在的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文章为数字孪生技术在校园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不仅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教育环境中的实际应用,还为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以上供稿:杨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https://mp.weixin.qq.com/s/sBhITdtoAvytNrqO3tnpOg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