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低空经济⑬|里程碑!院支撑国内首个市级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建设指引在广州发布

4月1日,由我院编制的《广州市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场址选择及建设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经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个针对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建设的市级技术指引,为低空垂直起降设施的场址选择、项目立项、工程设计、建设实施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标志着广州市在低空基础设施标准化、规范化领域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助力打造“低空经济广州范式”。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印发《指引》

图源:广州市政策文件库


《指引》综合考虑了国内常见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性能参数,主要适用于最大起飞重量150kg(不含)以上的民用载人或载物垂直起降航空器使用的起降设施,同时,对于无人机物流配送站等对场地要求相对宽松的航空器,《指引》也提供了参考标准。内容涵盖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起降设施分类、场址选择、垂直起降场地特性、专用设施设备、配套功能区、消防救援等9个章节。


创新引领

首创分类标准,推动全流程管控


《指引》参照建设规模、保障能力等分类要素,将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分为 “起降点、起降场、起降基地”三级体系,明确用地面积、起降位数目、建设内容和建设形式的具体要求,创新性提出场地布局与设计方法,推动建设的科学性。

其中,起降点有1个起降位,场址选择宜和其他用地兼容设置,可采用地面或高架建设形式。


起降点布局示意图(天德广场起降点初步设想)

图源:自绘


起降场内有1~3个起降位,宜与城市综合体兼容设置,应优先保障起降场功能。


起降场布局示意图(海心沙起降场初步设想)

图源:自绘


起降基地内有4个及以上起降位,宜独立用地设置,可兼容一定比例的商业功能。宜采用地面形式,若用地空间不足,可采用立体集约式布局。


地面垂直起降基地(兼容跑道)布局示意图(花都低空综合保障基地初步设想)

图源:自绘


《指引》还同时明确了各类起降设施的功能配置,差异化地提出了运营管理区、航空服务区、乘客/货运服务区和交通接驳设施的建设标准,旨在保障运行安全,提升使用效率。


彰显特色

建立场址选择要素,发展广州特色场景


《指引》指出场址选择主要考虑建设条件、飞行条件、运营条件、场景条件等因素,制定了正面与负面清单,为项目选址落地提供明确指导。

结合广州实际,《指引》提出了具有特色、需求和效益的应用场景。如在交通出行场景中,强调起降设施建设与广州市空间发展结构相协调,优先布局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等重点区域,提升社会效益;在低空文旅场景中,鼓励结合北部生态风貌、中部沿江风貌、南部滨海风貌等进行场址选择,展现广州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


协同攻坚

汇聚多方智慧,打造行业建设标杆


《指引》编制历时一年,参考了40余项国标团标,项目成果征求了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此外,我院还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广泛调研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汽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合利创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机型特点,深度研究国内常见大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的技术参数,确保标准兼具安全性与前瞻性,为全国低空基建提供“广州经验”。

如在垂直起降场地内的起降位设计尺寸中,应包含接地和离地区(TLOF)、最终进近和起飞区(FATO)和安全区(SA),其中TLOF尺寸应至少能够内切一个设计机型1.0D的圆,D应采用预计使用该起降位的航空器尺寸的最大值,应结合调研航空器的实际技术参数取值等。


起降位设计示意图

图源:自绘


领航未来

深耕低空经济,锚定天空之城


《指引》的发布是广州迈向“天空之城”的重要基石,下一步,我院将大力支撑、配合主管部门开展《指引》的宣贯与试点建设工作。

作为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链链主单位我院将持续深化低空领域研究,助力广州建设全国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地,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为城市低空经济建设贡献更多“规划资源智慧”。



供稿|城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 低空经济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院获中国航展首届低空经济“金创奖”最具潜力大奖


低空经济⑪|人工智能赋能,海珠低空经济新质起飞


低空经济⑩ | 全覆盖即时达!南沙建设无人机组团,加速低空经济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低空经济⑬|里程碑!院支撑国内首个市级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建设指引在广州发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