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直播预告丨江苏 · 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 王凯:区域视角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主办的“江苏 · 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将于4月24日在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举行。

本辑讲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区域视角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演讲。

Forum Information

主讲嘉宾

 王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演讲主题

区域视角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讲堂时间

4月24日15:00

讲堂地点

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西津音乐厅

(镇江市润州区迎江路2号)

Keynote Speaker

王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住建部人居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乡建设规划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ISOCARP)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设计项目。多年来牵头承担了我国城镇化重大战略研究与咨询工作,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首席专家和工程院若干重大咨询课题的重要专家;主持并承担了众多重大创新示范、多专业协同的规划实践工程,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北京总体规划、杭州、宁波、厦门等城市发展战略负责人,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工作。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作为第1完成人获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3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国家空间规划论》《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中国城市群的类型和布局》《规划知与行》等。先后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军人才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大师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当前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只有统筹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既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又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守牢保护底线是基础。应对不断拓展的分布空间与不断丰富的保护类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关键。面向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亟待解决的自身问题,不断创新保护模式与活化利用手段是动力。

中华文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应从区域视角来认识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构建“精准适配”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探索国家层面的整体保护格局、跨区域流域的遗产廊道和重要文化板块,科学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王凯:守正创新 迈向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征程

建设全国层面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高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9亿城市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建设“社区宜居、街区漫步、公园畅游、建筑品读、处处皆景”的城市。

——王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2035城市展望

Partial Works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以全国资源条件分析为基础提出的陆域土地资源8.55%适宜城镇建设的论断,为全国城镇建设走集约、紧凑的道路,以及以城市群为中国城镇化的空间承载主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在资源环境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城镇化政策分区、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和边境中心城市的建设为形成均衡、安全、具有竞争力的国土战略格局作出重要贡献。

京津冀城乡规划(2016-2030年)

以水资源条件分析定人口规模、以地质条件分析定城市选址、以气象条件分析定城市形态的“三定”原则和技术路线,为非首都核心功能承载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为京津冀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式,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条件、劳动就业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七个方面,分析城市发展重要条件基础,进一步明确了限制性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制约,论证了北京适宜的人口规模及其变化趋势,从环境保护与影响的角度进行了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初步提出了建设限制分区。

舟曲灾后重建规划

按照“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舟曲”的总目标,规划确定峰迭新区为主要规划安置区,采取“小集中与大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县城建设空间从“单中心”变为“组团式”,由白龙江沿线的老县城、峰迭新区、杜坝—沙川坝三部分组成新的县城发展空间格局。规划提出的老城适当疏解、新区适度建设以及新区建设中“安全定城、山水定城、步行定城、尺度定城”的方针是其对城市建设实现“更安全、更健康、更宜居”的一次探索和实践。

王凯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重建规划现场工作

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规划

规划针对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夏热冬暖滨海地区,以绿色低碳为主要价值导向开展的更新改造实践,是我国首个城市(城区)尺度整体性的近零碳更新改造实践。
从建筑、交通、能源、景观、运营等多个维度,探索、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化改造、交通绿色化改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物资循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运营智慧化相结合的“八位一体”降碳布局技术体系,实现涵盖全域全要素、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整体系统降碳。在此基础上,重点从场地更新改造、建筑、交通、市政等方面突破气候适应性的降碳关键技术,为我国城市建成区的系统降碳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项目获德国能源署颁发的我国首个零碳运营区域认证,并纳入了住建部城市更新和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崇雍大街环境综合整治

北京崇雍大街位于城市中轴线的东侧,2018年启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作为典型的全过程公众参与案例,建设“崇雍客厅”实体空间,长期扎根社区营造,推动基层长效治理模式转型。创新“菜单式选择”“统规自建”等工作方法,实现从“我给你设计”到“一起来设计”。 

王凯带队调研北京崇雍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最美人间四月天,相约镇江,相约西津渡,走进“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现场聆听建筑文化课。  

现场之外,将由我苏网、荔枝教育、规划中国、建筑名苑、哔哩哔哩、新华社现场云、中国网·网家家、网易新闻、新浪微博、百度、Viva畅读、今日头条、一直播等平台同步对讲座进行网络直播,敬请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直播预告丨江苏 · 建筑文化讲堂第十四讲 王凯:区域视角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