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历史地段作为城市文脉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综合竞争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地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等,亟需进行有效保护和更新。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地段保护和更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以“小题大作”的微更新理念,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历史地段复兴之路。下面将以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0年来的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广州在历史地段更新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一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作为历史地段更新的重要引擎。社会力量是历史地段更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建立伙伴计划、名城守护官等公众参与平台,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发掘历史地段的文化价值,推动遗产再生与传承。发挥“伙伴”“守护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挖老城区、老街区的历史资源,找准核心价值,共同促进遗产再生与传承。协同社会力量发掘名人、名事、名空间,结合实施现状,将其归集成一个持续更新的项目库,并促进实施。构建“广州记忆”平台,以名城保护为主要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遗产。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激发公众对历史地段保护的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地段,探索并实践多元更新模式。以恩宁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例,恩宁路是广州著名的骑楼街,历史建筑众多,但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恩宁路改造。政府前期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后期运营收取租金并与政府分成,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在注重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前提下,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将恩宁路打造成集文化展示、休闲旅游、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实现了“老城市新活力”。再如,商业集中的历史地段,采取政府设计费补贴的方式,鼓励设计师与商家、居民面对面沟通,提供定制化设计方案。商户出资参与改造提升,实现了商业街区的升级改造。
三是探索了全过程服务模式,促进规划、实施、运营形成闭环,解决历史地段更新面临的资金、产权、消防等难题,推动项目实施落地。面对老城区、老街区复兴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帮助政府、企业研究和筹措资金,例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为历史地段更新提供保障。在单栋保护建筑改造、小地块更新改造等项目中,针对产权复杂、公房分散、消防标准难以满足等现实问题,探索了产权空间整合、腾退腾迁、面积奖励、一案一议等方面的相关建议,推动项目实施落地。
历史地段保护和活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广州“小题大作”的更新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城市的历史地段更新提供了借鉴。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更新模式、全过程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推动历史地段复兴,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
-
论“增减挂钩”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扩展适用——以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视角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区域协调规划编制思考——以广州市为例
-
-
行政区划多轮调整下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
均衡发展背景下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与住房价格的空间关联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希望您为喜欢的内容点个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历史地段更新“小题大作”的广州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