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年前,就有文章讨论规划师的职业主体性问题。2013年,《城市规划》执行主编石楠撰文《黑锅》,对城市规划及规划师所背的“锅”进行了生动描述。他写道,“一个项目建成了,无论是落成剪彩,还是媒体采访,都是施工企业的荣耀,最多扯上建筑师,几乎没人提到规划师的巨大功劳。而一旦发现城市建设中的不完善之处,往往脱口而出,城市规划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找不到抱怨对象的城市病,都可能归罪于城市规划。”——城市拥堵、设施建设滞后、灾害应对失效被归结为“规划没有做好”;城市投资失误、结构失衡、社会分异、环境污染也被指责为“规划没有远见”。
20多年来,这种情形似乎并未改变。诚然,以上问题确实与规划工作直接相关,但不容忽视的是,以规划师自身的权力、资源和认知,很难单独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师很容易对自身的责任认定产生疑惑,对职业责任感、道德感产生认同危机。
城市发展中的成就应该归功于谁,错误应该归咎于谁?规划师是否真的要“背锅”?哪些“锅”确实与规划师相关?本周五(5月9日)下午,编辑部将邀请来自建筑规划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以及伦理学、道德心理学方向的学者,共同探讨规划师的道德责任归属问题,欢迎关注并参与讨论!
主 讲 人
周 恺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
虞 法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案、排版 | 顾春雪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U派大事 | 规划师职业伦理中的道德责任归属『U派下午茶No.38 · 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