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钢铁厂位于拱墅区,始建于1957年,是全省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鼎盛时期,杭钢半山基地被誉为“十里钢城”。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考虑到城市发展新需求,杭钢半山基地于2016年全面关停,一代工业传奇就此谢幕。
但是,近60年的钢铁生产,导致杭钢半山基地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面对这块生态修复“硬骨头”,2022年年初,杭州制定《杭钢半山基地退役地块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改革试点方案》,开启杭州钢铁厂半山基地环境治理和城市更新之路。为此,项目团队采集了1609个土壤点位、4829件土壤样品、129口地下水监测井的数据信息,精准绘制污染图谱,并采用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在加强工业遗存保护的前提下,努力压缩生态修复工作周期,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针对杭钢半山基地退役地块生态修复项目主体多、二次污染风险高和环境监管难等问题,项目团队通过研发土壤修复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了施工现场污染在线监测、关键点位在线视频监控、重点车辆轨迹在线监管、设备运行信号在线监控等四大在线监测体系,大幅提高了修复工程二次污染防治和安全监管效率。
“我们将环境质量作为杭钢区块整体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大幅度缩减重污染区域的住宅用地规划比重,新建公园、生态湖等绿色生态项目。”杭州市拱墅区副区长许雷挺介绍,大运河杭钢公园根据毗邻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场地山水资源及地下空间,在马岭山和杭钢湖之间,创造出曲折且富有变化、地下空间互联互通,以及绿地和周边地块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
目前,杭钢半山基地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累计修复土壤145万立方米,占地147万平方米;新建公园28万平方米,有效保护工业遗存5.1万平方米,为各地推进大型工业退役污染地块再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老厂房焕发新活力
春日的大运河杭钢公园,一场万人级音乐节——“汽水音乐摇滚派对”火热上演,摇滚乐爱好者们齐聚高炉下纵情欢唱,让“锈迹斑斑”的老厂房变为“潮流涌动”的城市“秀”场。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杭钢公园遵循“珍视杭钢历史、呵护时间痕迹、谦逊衬托遗存,山水之间造园”的设计理念,既注重工业遗存保护,又融合江南园林地域特征,建立了一个与遗存建筑相得益彰的“新系统”。“新系统”环绕工业遗迹,明确场地分区,功能上补充了遗存面积的不足。
其中,大运河杭钢公园规划建设4.5万平方米的大草坪,以满足市民游客的草坪露营、户外音乐、文化市集、运动体验等需求。公园利用起伏的地形,营造约3万平方米再生花园,融入了绿色休闲、生态探索、科普教育等功能。公园南侧炼铁厂区实现文化会展、潮流艺术和亲子活动等功能,北侧焦化厂区建设以“数智+文创”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中心。公园还依托保留下来的铆焊厂房、转运站、铸铁机房、推焦车等工业遗存,打造了市民游客中心、艺术书店等,并通过约1.5公里空中连廊串联起工业遗存各处节点,为市民游客带来多重游园体验,近距离感受工业文化的魅力。
“我们在有效保护具有宝贵价值的11处工业遗存的同时,融入了新的功能,让旧空间焕发新活力。”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河杭钢公园已成为集文艺活动、观光旅游、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特色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新晋打卡地。
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好生态、好文化带来好效益。去年5月以来,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了多场知名音乐节,单次音乐节吸引人流超3万。今年“五一”前夕,大运河杭钢公园高炉文创园开业,园内集结了露营空间、杭州图书馆运河分馆等,再度丰富了公园的商业业态。按照计划,公园今年将围绕文化、潮流、户外、“赛博”等主题举办活动200余场,进一步招引产业商业集聚,激发消费活力。
同时,大运河杭钢公园积极引入数智文创产业,推动工业遗存向“数智秀带”升级,围绕短剧短视频、直播电商、创意设计、数字游戏四大方向,引入电商直播企业,推动园区转型,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未来,公园将引入更多的科技创新、数字创新、智能创造为主导的产业,努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数智文创产业新高地、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不仅如此,杭钢半山基地还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引进杭钢里·云创中心、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杭钢半山数字经济小镇,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当年这里产钢铁,现在这里产绿色动能。”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拱墅分局局长孔源表示,杭钢半山基地的变化,不仅是空间形态的更新,更体现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文字编辑:高悦、刘照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杭州28万㎡新打卡地,工业”锈”带如何逆袭城市”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