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解读 | 北京市村庄规划不需再重复编制!北规委解读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和优化完善政策

导读

近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和优化完善工作的通知》(京规自发〔2025〕114号,以下简称《通知》),作为科学推进北京市村庄规划的改革举措,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现对《通知》有关内容和考虑解读如下。


本文字数:4126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Q

出台《通知》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一是落实国家层面政策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自然资源部2024年1号文件明确,不盲目追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不要求编制工作进度“齐步走”和成果深度“一刀切”。北京市上一轮村庄规划始于2017年,结合当时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在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前已启动编制,目前已实现了“应编尽编、应批尽批”。因此,按照国家层面政策要求,北京市村庄规划不需再重复编制。对于如何用好既有村庄规划成果,与新版总体规划批复以来新的规划要求做好衔接,需要对既有村庄规划进行评估套合,并通过评估套合对既有村庄规划进行优化完善。


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工作部署。2024年8月,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系统谋划部署北京市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提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12月,市政府批复了《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北京市实际明确了村庄规划评估套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目前,北京市12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查报批率已达88%,规划实施管理重心将进一步由乡镇层面向村庄层面下沉延伸。对于如何更好为乡村地区的规划实施管理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法定规划依据,亟需明确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工作标准和政策要求;对于如何更加有效的支撑各区以低成本、高效有序的方式开展工作,亟需细化明确简便易行、务实可用的操作流程。


三是主动响应各区实际需求。村庄规划既是依法开展乡村地区各项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也是乡村治理中重要的实施性政策工具。经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多次深入各区开展调研,各区普遍关心各类乡村建设项目如何审批落地、村庄规划如何支撑乡村发展等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明确村庄规划套合完善成果如何使用,梳理各类项目审批流程,打通规划实施路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明确政策鼓励引导方向,促进乡村空间结构优化、功能配置完善和乡村空间品质提升。


因此,《通知》的出台,既是响应国家层面改革方向,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具体举措,以解决各区实际问题为导向,是北京市村庄规划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


Q

《通知》与以往印发的乡村地区有关文件相比,有哪些新意?解决哪些问题?

2024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已印发《关于推动乡村地区空间规划管理全覆盖 服务首都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明确乡村地区规划实施管理政策要求。此次《通知》是在以往政策基础上的深化细化,进一步明确了村庄规划套合完善成果示例参考和审查报批程序,以及乡村地区各类项目审批流程,更加注重可操作性,一揽子解决村庄规划从规划成果完善到项目审批落地的问题。


一是细化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工作要求,解决工作实操性问题。《通知》明确了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工作的主要内容,简化了套合完善成果形式,规范了审查报批工作程序,为各区有序开展工作提供了“操作手册”。


二是明确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解决套合完善成果如何使用问题。《通知》综合北京市农民建房、村级公共公益设施等政策,详细梳理了农民住房、农村公共公益、乡村产业等各类乡村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三是明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要求,解决规划如何运行维护和常态化管理问题。《通知》明确将套合后的村庄规划成果、项目审批数据和备案图则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建立完善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实现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Q

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和优化完善工作有哪些内容?需要履行哪些程序?

《通知》围绕村庄规划评估套合的工作内容、规划成果和审查报批程序三个方面,明确了以下工作要求:


从工作内容上,注重传导落实底线管控要求,深化优化村庄建设边界。一是传导落实上位规划要求。传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村庄发展布局、建设用地管控、灾害风险防控等要求,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等,合理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明确约束性指标。二是严守刚性底线约束。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要求,提高村庄安全韧性。三是深化村庄建设边界。全域全要素开展评估套合,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建设边界,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功能布局,满足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新要求。


从规划成果上,注重简便易行。一是简化成果形式。以实用性为原则,仅保留必备的“四图一表一说明”,包括村域现状影像图、村域底线管控和村庄建设边界图、规划用地功能和设施分布示意图、近期项目示意图,规划核心指标表及套合完善方案说明,各区也可结合实际需要优化完善村庄规划评估套合成果内容和成果要求。二是优化工作组织方式。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和优化完善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可委托规划编制单位,也可结合工作实际、依托套合完善成果编制技术辅助工具自行开展。同时,强调各区可根据乡村发展治理实际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按需有序开展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和优化完善工作。


从审查报批程序上,注重清晰规范。村庄规划套合完善成果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体现村民意愿,由区政府按程序批准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涉及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调整的,应同步履行相关程序。例如,2024年门头沟区结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审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实际,已经完成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工作,并履行了审查报批程序,实现了对上一轮村庄规划成果的有效使用。


Q

村庄规划套合完善成果如何使用?乡村地区各类项目如何审批?

《通知》明确,各区可依据村庄规划套合完善成果,统筹规划总体要求和规划实施需要,深化研究具体项目的规划指标和管控要求,依法开展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审批。《通知》还综合北京市已有农民建房管理、村级公共公益设施、简易低风险等政策规定,分类明确了各类项目审批路径。


一是在村庄建设边界内,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流程。经过对新版总体规划批复以来乡村建设项目审批情况的综合分析,绝大多数项目具有体量较小、投资较少、周期短、实施灵活、技术要求简单等特点。因此,对于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的农村公共公益项目、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0平方米的乡村产业项目等,可通过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和备案图则的方式,在符合套合后村庄规划各项空间管控要求和各区乡村地区通用管控规则的前提下,确定具体建设项目的用地、建筑规模、高度等基本建设指标,通过“多规会商”等方式研究后进行建设方案审批,在建设项目批准后将备案图则纳入村庄规划。


对于功能综合、服务范围广、体量较大、投资量较高的其他乡村建设项目,各区可按需编制项目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内容、基本建设指标、建筑风貌、交通市政条件等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按程序批准后,作为项目核发规划许可的依据。


二是在村庄建设边界外,进一步打通项目实施路径。符合相关政策的设施农业用地项目,按照本市《关于加强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京规自发〔2021〕62号),各区可组织编制建设方案,经区级部门审查通过后,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备案。符合点状配套设施政策的,以及对空间区位有特殊需求、确需在村庄建设边界外选址的零星文化旅游设施、邻避设施等项目,在符合耕地保护等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各区可使用规划预留机动指标,编制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按程序批准后,作为项目核发规划许可的依据。


《通知》还鼓励各区可结合具体项目类型按需简化编制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降低项目实施成本,提高规划实用性。


Q

《通知》有哪些政策支撑村庄规划实施?

当前北京市乡村地区处于从减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阶段,面对国家层面对于规划土地政策融合的新举措以及各区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新需求,需要有效引导、精准施策,《通知》从四个方面提出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推动村庄规划按需深化。


一是鼓励各区整体优化村域范围内国土空间格局。在落实底线管控要求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统筹自然、历史、乡土文化和农耕景观资源,引导耕地系统连片保护、各类建设用地高效集约利用。通过空间腾挪、减量腾退等方式,有序引导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向村庄建设边界内集中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是鼓励各区完善村庄建设边界范围内用地功能布局。一方面通过盘活低效产业用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解决乡村发展中 “用地紧张”与 “土地闲置”并存的矛盾;另一方面在不突破上位规划核心指标前提下,可结合村庄产业发展、人口结构等实际需求,对村庄建设边界内各类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完善功能结构和布局。


三是鼓励各区探索乡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在确保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等前提下,允许对依法登记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通过功能兼容等方式,为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空间支撑保障。通过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四是鼓励各区塑造乡村地区特色风貌。深入挖掘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山水格局及农田肌理,以空间设计引领空间分布,从大地景观、村庄风貌、重要建筑、重点道路沿线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体现不同村庄、不同地区的特色特点,通过设计赋能,提高乡村空间价值品质。


Q

对于村庄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有哪些要求?

一是将村庄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各区应将套合后的村庄规划成果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夯实村庄规划的数据底板。各类乡村建设项目审批前,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合规性在线审查。项目批准后,应及时将审批数据和备案图则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依法行政督查督导、建设用地审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相关督察及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二是建立和完善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指导各区建立和完善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涉及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运行维护的,按照《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执行,确保上下位规划贯通联动、衔接一致,为规划实施全周期管理、体检评估提供空间数据支撑。


下一步,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依托乡村振兴统筹协同平台,深入区、镇、村开展政策的宣贯培训,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工作质效。会同各区及时协调解决村庄规划实施管理各类问题,持续提高村庄规划实施管理水平。


一图读懂



>

>


建设项目审批参考流程


>


本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解读 | 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空间保障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全文发布 | 事关村庄规划,自然资源部、中央农办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官方解读 | 如何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六方面着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查看《通知》原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解读 | 北京市村庄规划不需再重复编制!北规委解读村庄规划评估套合和优化完善政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