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日报204:存量博弈,令人心忧的城市分化


===本周话题,点击查看===

城市规划这个行业到底为什么吸引你


█ 1、“欲望都市”与分化的城市
微信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文 | 邬弋军 



摘录:存量博弈,令人心忧的城市分化


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现象:


在经济全面下滑的大背景下,以房价为标志,少数城市却逆势上扬、一骑绝尘,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城市的大分化。


宏观上看,城市间的这种分化,并不是整体与经济总量增长相匹配的均衡发展,这些为数不多的强势城市,其远快于GDP的超常规增长,并非自身产业实力增长的正常效应,而是建立在区域其他地区的停滞甚至衰退的基础之上。


从微观上观察,则是在当前的经济安排下大量个人行为选择的结果。




城市分化,房价先行。从2013年开始,一二三四线城市间的分化逐年加剧(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从一个普遍的梯级换房现象可以窥探这一财富转移的过程:


刚需的小年轻,拿着父母降价卖掉的老家小城市的房款和家庭存款,在大城市首付置业,往往还只能负担一个小户型二手房;而卖掉这套房的房主,则马上置换了一套更大的房作为改善。


这样,两室换三室、三室换大户……一般三四个层级,链条最后的房主卖房后很多选择了到更高等级的城市去(或移民,性质相同)。


因此,这一阶段的城市博弈,实质是居民的存量财富在空间上、在城市结构体系中的重新配置,同时也有大量从实业撤出资金进入楼市和金融,属于财富在产业上的重配。


这是大城市对区域的虹吸效应的集中体现。


而当前的金融设计,则为这种财富空间转移提供了技术与政策上的便利。在资本的流动对城市发展越来越起到主导作用的今天,顶端城市因财富转移集聚更加凸显了优势,而中小城市和对制造业依赖较重的城市,在这一波城市博弈中,明显落了下风。


换句话说,在经济下行中的城市竞争,从之前的你追我赶的赛跑(分锅里的饭,分多分少的区别),开始向你死我活的角斗转变(锅里没饭了,开始打别人饭碗的主意)。


存量博弈渐成主流,分化加速,城市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大城市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份额,而从事生产的工业型中小城市,则在房产金融的利益挤压下,大量工业停产,财富生产难以为继,走向了暗淡凋敝的前路。


我国这种在城市化没有完成情况下的“去工业化”和“大城市化”伴生的独特景象让我们担忧:这似乎意味着:我国的城市体系已然形成了一种牢固的结构,从而使得工业和劳动创造财富的法则“失效”了,城市的前景,更多的取决于其在这一结构体系中的位置,而辛勤的工业生产,不幸沦为为高等级的城市更加高效地输送财富的过程,反过来进一步强化这一结构体系(不只是城市体系,社会体系也如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新的科技革命诞生(再造增量)或强有力的改革的介入(逆向再分配,如异常敏感的房地产税),那么,城市体系中强者恒强、最终由几个超大城市或城市群主宰经济、集聚大部分城市人口的格局将加速形成,不可避免。


但问题来了: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走到半路、中等收入陷阱尚未跨越、贫困也没有完全消除的今天,这种“去工业化”和“大城市化”狂奔局面的形成,到底是福是祸呢?恐怕值得深思。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 2、【他山之石】“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丹麦哥本哈根排水防涝规划
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哥本哈根决定制定综合的气候适应型策略以保护城市,暴雨规划方案便由此而生,它在保护城市有能力抵御未来的暴雨事件的同时,能够为哥本哈根提供更多的蓝绿空间,增加城市之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摘录:


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贝暴雨管理规划项目包含以下要素:暴雨街道规划、滞留街区规划、中央滞留带规划(公园和广场)、绿道规划、传统暴雨排水管道规划。


腓特烈斯贝林荫路 – 暴雨管理街道设计。腓特烈斯贝林荫道下方的地下通道被设计作为暴雨期间的雨水排放之用。作为哥本哈根城市之中景色优美、具有历史意义的林荫路,它的美丽景色以及功能发挥受到车辆停靠的挑战。对于该林荫道的重新设计将包含增大步行道路面积,并将停车区域设置于地下的两条通道之中。在遭遇大雨之时,这些通道将作为泄洪场地。



城市道路暴雨管理规划


这里是一个暴雨街道多功能空间设计案例。现今这还是一条典型的中央绿带式的街道,其中央的绿带被略微抬高,除了增加城市之中绿色空间、提供市民遛狗场地之外,没有更多的功能。在暴雨时节,雨水会从中央绿带流向街道,进而随街道坡度变化流向建筑体,对于建筑底部排水管道排水压力的缓解毫无帮助。


安博公司设计的道路模板是改变整体的道路特征,形成V字形道路,在道路中央的绿带中创建大容量的雨水蓄留空间。在下雨之时,雨水能够从周边的房屋和街道流向该绿色空间,这种在暴雨之时产生的“城市河流”能够容纳每秒3300立方米的雨水量。在常规降雨和干燥季节时,该低洼的绿带同样可以作为周边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中央滞留区域同样是该暴雨管理规划的核心元素。一项全新的建议即为通过降低湖内的水位,转变哥本哈根三大内城湖泊之一的圣乔治湖(St. Jørgen’s Lake)成为海滨公园。


在湖岸区域,一处新型的公园将被设计建造,提供休闲场地,例如散步、慢跑道路,一片可以享受晴朗天气日光普照的草坪以及一个嬉水游乐场。新建公园将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指数并能够有效调节环境微气候。汇入湖体的水质将被提升,以改善湖体的生态特性。而一处新广场将在天文馆对面建造,一个次级街道的绿化设计也被包含在内。该公园在暴雨期间将被淹没用于泄洪。


如此,便形成了收集雨水的庞大空间,并同时提升城市的休闲价值。通过这样一种以休闲娱乐结合雨水排放的方式将较通过建造体量巨大、费用昂贵的暴雨排水管道转移预期的50万立方的雨水的方式节约近1亿3400万欧元的地下雨水管道建造的费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 3、【主编辣评】公交是城市的良心
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


@清华南都 发表微博如下:


【#中国公交都市排行榜#出炉!上海,厦门双榜首】今日,高德地图发布2016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报告》。报告以公交大数据以及交通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公交网络的现状、公交网络的发展及城市公共出行规律。


报告显示,上海和厦门双双位列#中国公交都市排行榜#首位,领先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成为最适宜公交出行的城市。


厦门市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全国最低,全市公交票价最高上限为2元,线路长度不足20公里的一律下调为1元一票制。E通卡还打八折,空调车不加价!而上海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上海的公交网络发达、分布合理。




本刊主编@规划师石楠 如是说:


老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也没错啦。不过要我说,公交才真正是城市的良心,因为用公交的人,更多的是普通民众、中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下水道更像城市的泌尿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规划人必备APP


安卓长按识别二维码安装

苹果商店搜索国匠城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看 建筑 | 规划日报


规划日报 | 城市随拍 | 业内交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