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男神来宁玩转“民国风”,看看他们都去了哪儿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最近东方卫视热播节目《极限挑战》的六位男神来到南京录制第十期节目,话说南京这几天开启了“炼狱”模式,加上热情的南京粉丝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不晓得几位男神有没有被点燃了……

火速围观,看看这长相配上这身行头,简直颜值爆表啊!老实说,多少人抱着手机舔屏呢~唉,这个看脸的世界!


规划君也不由地赞一句,好一副民国范儿!

从男神的打扮上,就能看出此次的录制内容当然是最能代表南京地域特色的“民国”主题。录制地点选取了总统府、中山陵音乐台等代表性文化景点。

光看男神,不学点知识,你觉得过意的去么?

说到南京的民国建筑可远不止这些!你造吗?跟规划君一起来看看与总统府一墙之隔的“南京1912”商业街吧。相信,男神们录制完节目之余,也会想要找个地儿休憩一下吧~

“南京1912”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它由21幢民国风格的建筑组成,成“L”型环抱总统府,其中的5栋可是货真价实的民国建筑。


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新的热点。

自上海“新天地”改造模式获得成功后,国内掀起了一股泛“新天地”热潮。(“新天地”模式,以融入现代都市生活为平衡点,大幅提升了地段和项目的经济价值)

“南京1912”在此类改造案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自2004年面世以来,凭借特有的民国文化背景,经过近10年的发展,“1912”已成为南京代表性景点之一。然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商业化开发的矛盾并未消解。

对此,我们做过相关调研,来看看市民对改造后的“南京1912”商业街区有什么看法:


1

街区业态及受众人群过于单一,市民对“城市客厅”不买账

开发者将“南京1912”定位为“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显然,街区改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商业价值,“文化型”街区定位更显示了其与一般商业街区的区别。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街区的业态构成主要以酒吧、餐饮为主,客流量主要集中在晚上,白天和晚上反差巨大。


市民表示,街区成为了年轻人为主体的酒吧街、餐饮街、娱乐街。作为城市客厅,仅有时段性商业氛围是不够的,还需要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开放包容的街区姿态。


2

生硬搬套的仿古街区不可取,有“真材实料”才是硬道理

建筑遗产的“原真性”可以理解为建筑形式、材料、建造技术、所处环境的真实性。在“南京1912”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新建建筑以两层为主,在立面处理上,刻意保持了与老建筑的统一。

在调查中发现,这种处理手法使得超过半数的市民无法判别街区内的新老建筑。有7%的市民认为街区内的建筑全部是存留改造的老建筑,39%的市民认为全部是现代仿造的新建筑,8%的市民表示不清楚。


新旧融合的建筑形态和保留建筑介绍标识系统的不醒目,阻碍了市民对街区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同时,超过半数的市民表示街区建筑的真假影响到对街区的整体评价,可以看出市民对街区原真性的关心程度。“南京1912”现已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在扬州等地都建有连锁街区,从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到随地可建的连锁品牌,历史文化是否也可“复制黏贴”?从调查结果中便可窥探一斑。


3

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是新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意义”的调查中,多数市民选择了在保护的前提下提升其经济价值,只有极少数市民赞同保护起来不对外开放。这说明民众对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再次焕发活力,并被公众共享的意愿非常明确。市民希望文化遗产的更新改造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文化底蕴。

它是连接新旧之间的一座桥梁,不能仅仅成为“酒吧街”、“商业街”,或是市民眼中打着“文化牌”的消费场所。



读而思

duersi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也进行了多种尝试。如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经过修缮改造,已成为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金陵制造局旧址被打造成为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

相比于上述改造方式,“南京1912”在商业上的成功更为显著。但此类改造模式也潜在着对街区历史文化内涵曲解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反思引导,历史文化将很快被消费文化替代。




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筑一室 王译瑶供稿


注: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