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名的禅师林谷芳先生说:“花发柳含烟,江南美到极致,但如果不从道的角度去关照,人就会在那风花雪月里耗尽一生无所得,多情人在多情的江南就完蛋。”可能正是因此番真谛揭示,才让人恍然大悟,阳澄湖度假区既让人心醉,又让人空静,确是美到极致。
阳澄湖度假区的美是纯粹的,两渚分开三片水,细长的形态,一点儿遮掩都没有,河、村、麦子、芦苇、湖,这就是全部,无需去思索这画面之间的比例、色彩还是简洁,这种不做作便叫人爱。阳澄湖度假区的空静一方面来自于它不过与集中的空间特点,另一方面就是这里散发出的禅味,不大的地方皇罗禅院、药师庙、圣堂寺、采宝庙、集福庵围绕于此,几里香花,法音清凉,怎能不觉空静!两千五百年阳澄湖水,两千五百年蟹文化,这先吴古国,酋邦之地,虽然步入现代文明,如今还是能看到小桥流水,稻桑渔猎。这里的百姓也多是从事着与“蟹”有关的职业,养蟹卖蟹,开设以“品蟹”为主题的渔家乐、民宿,从百姓的脸上可以看到阳澄湖水赐予的幸福与宁静。
那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什么都不能被破坏惊扰的感觉来自何处?莫不归于湖岛的原生态和千年的文化积淀。言归正传,规划怎么考虑?
固本——保护好生态和文化
度假区有着“双渚分开三片水”的独特湿地水乡景观格局,这片水绿生态承载着度假区的全部。
度假区水岸曲折,是关注的重点,首先关注临水岸坡稳定性,软质护岸易遇冲蚀,硬质护岸易遇坍塌,且水土流失及富营养土沉积时刻危及着岸线安全,二是关注污染源控制的有效性,农户临湖养殖和堆放垃圾,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致病菌、重金属等都将会严重威胁水质。
度假区滨湖岸线以植被和鱼塘等原生态岸线为主,占到岸线总长的95%,沿岸开发建设强度较小,大量建设的仅占到了岸线总长的0.9%。
湖滨岸线的情况尚且令人满意,但是内河岸线的情况并不乐观,70%岸线为天然堤岸,30%岸线为硬质护岸,两者均有50%左右有冲蚀或坍塌现象。超过35%的河流有淤塞停滞现象;50%支流水体浊度高;40%水体藻类含量高。
规划分门别类地对待不同问题,最后将内河岸线归为三类提出对应的保护措施。
分段名称 |
空间范围 |
保护利用措施 |
生态保育段 |
生态用地中流动性和水质均较好、采用自然软质岸坡、且植被状况优良的内河河段。 |
保留和保护现状河道、岸坡和植物群落,除绿地、风景游览及防洪、供水等基础设施用地外,不得布置其他城乡建设用地。 设置慢行线路、开展游憩活动,慢行道路和游憩设施宜采用自然生态的形式与材料。 |
生态改善段 |
生态用地中存在淤塞停滞现象、水体浊度较高、岸坡形式不生态的内河河段。 |
采用底泥修复、藻类清除、污染物截留和消浪设计等手段进行内河整治。 宜采用自然软质堤岸,以生态绿化为主,并与慢行线路和游憩系统结合设置。 |
引导利用段 |
位于城镇建设用地中、规划拟进行科学合理利用的内河河段。 |
硬质、半硬质或软质硬质结合的堤岸形式,满足游憩需要,保证活动安全。 可在适宜地段设置台阶式驳岸,构建亲水空间。主要河道及岸线宜采用较大尺度,允许一定数量渔船和游船通行;其他河道及岸线采用宜人尺度,允许少量小型游船通行,营造良好的游憩环境。 |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对度假区进行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分区。
阳澄湖也是首批被列入《苏州市级重要湿地名录》的湖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苏州市四个百万亩要求,对阳澄湖湿地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
改善阳澄湖和内河水质,把记忆里“捧水直饮”的年代找回来,合纵连横,增加生物多样性,在现有基础上见缝插针回补绿地系统,进一步夯实生态基底。
兴业——利用好生态和文化
看长三角区域湖泊型旅游度假目的地,可谓是共一片烟雨,各具风华,度假区目前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层级上处于第二梯队,自然优势突出,大闸蟹品牌知名度高,市场潜力巨大,但也受制于城市的发展阶段导致目前发展滞后,熟识地缘关系和市场基础、空间规模和特征,资源类型和发展层次之间的差异后,便可深入挖掘资源、景观的特质。
与周边度假区相较,地貌、资源的高度相似性导致了产品、形象的雷同,再与相邻的工业园区阳澄湖度假区详细比较后,对自身的目标市场也渐次明确。
名称 |
主题 |
阶段 |
相城阳澄湖度假区 |
蟹、水乡主题(起步阶段、初级农家乐、大众化) |
起步期 |
工业园区阳澄湖度假区 |
蟹、养生、宗教主题(初期开发、城市型、中高端) |
投入期 |
昆山阳澄湖度假中心 |
蟹、古镇主题(发展饱和,生态概念不足,中低端) |
饱和期 |
常熟沙家浜旅游度假区 |
蟹、红色基地主题(弱区位、大众化、中低端) |
稳定期 |
度假区的产业没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纷杂,简洁明了,不过也过于单薄,规划要构建产业“神经元”,激活度假区的活力。特色农业是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潜力所在,旅游业是核心。
特色农业变“自给式”为“商品式”,加长并延伸特色农业链条,促进产业向外向型迈进,规模化生产;变“单一式”为“多元式”,促进特色农业与其他产业结合,通过融合,促进产业内部结构的更迭和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农业创新性载体培育,丰富农业生产形式,实现产品的多重价值;变“传统式”为“绿色式”,建立“自循环,可持续、无公害”的绿色“零碳”农业产业体系,拓展特色农业功能,加大技术投入,提升“零碳”品质,推进绿色品牌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塑造度假区产业特色而言潜力巨大,但是凭空而起也不是好策略,恰提升生态品质,工业用地的退出是度假区发展的必然,这些存量空间就有了用武之地。规划出三招,一是“淘汰”,将一些效益低、污染大的工业淘汰后,做展示型文创产业和旅游配套服务产业,结合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从而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二是“引导”,引导一些效益高、污染较小或发展前景好的工业发展综合型文创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置换”,效益较高、但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转化为传承型文创产业,确保发展提升的可持续性。未来这些被聚集的文化创意要素,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运作带动下,将会给度假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繁荣文化市场。
旅游业自然是度假区的核心,“蟹岛花田,醉在阳澄”的意境或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把社区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兴许是个好主意,中心社区专注打造三条街,特色传统步行街、金融办公生态街、创意文化水街。乡村旅游板块内容更加多元,从禅味十足的度假酒店、高端诊疗为主题的养生耕读,农园采摘、亲子娱乐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到创意民宿,应有尽有。
规划为度假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唯独没有去改变那原生态的根基和厚重的文化味,那也是带领她走向国际化的本源所在。
尊重他人劳动很重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的后台噢~
注: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