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一词最早见诸报端是在2009年媒体关于江苏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的报道。之后阿里研究中心对“淘宝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淘宝村”是指大量网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并设定了判断“淘宝村”的三条主要原则:(1)农村:农村草根网商自发形成;(2)规模: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以上;(3)协同: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协同发展的特征。截止到2013年12月,全国已发现各种类型的淘宝村20个,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7个省,其主营产品涉及板材家具、花木、小商品、坚果炒货、户外用品、教玩具等多个品类。全国20个“淘宝村”网店总数约为 1. 5万家,带动直接就业6万人。
1、印象:欣欣向荣“新农村”
-
“在异乡打工奔波,不如回村干淘宝”
“淘宝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异乡打工奔波,不如回村干淘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共识。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已成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的有效方式。据统计,浙江省松阳县西山村淘宝产业带动就业200余人,占该村实有劳动力的34%;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从事淘宝相关产业的约有1.8万人,其中妇女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淘宝村”的发展吸引90%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或创业。
-
指尖一按,带回乡村活力与希望
“从走南闯北到指尖一按,赚钱不离乡”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有效缓解了相关社会问题: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吸引80、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有效改善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促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以及妇女就业,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促进农村闲散人员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
“家里有车、城里有房”不再是梦
“淘宝村”的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带动是实实在在的。江浙9个“淘宝村”的年销售额基本均在5000万元以上,平均单家网店的年销售额约为50万元。在浙江省永嘉县西岙村,村民户均收入达14万元以上,很多村民都过上了“家里有车、城里有房”的生活。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数量不断增加,成绵延之势
“淘宝村”以自组织的方式形成之后,网店的数量急速增加。以浙江省义乌市青岩刘村为例,2008年以前,青岩刘村仅有120家淘宝卖家,到2009年超过800家,而2010年发展至近2000家。
-
上下游带动,完整产业链形成
淘宝卖家的迅速增加及集聚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青岩刘村、东风村等“淘宝村”,物流快递、图文摄影、网络推广、包装供应、培训服务商、代运营商等相关产业均迅速发展,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
区域范围拓展,从“淘宝村”到“淘宝县”
单个淘宝村成长起来会带动周边乡村的电子商务创业,使得淘宝村从“村”向“镇”扩散和蔓延。例如,江苏沙集镇东风村带动了整个沙集镇发展家具网销产业,成为睢宁县的一个电子商务集聚区,甚至带动周边的江苏宿迁市耿车镇也诞生了一个新的“淘宝村”。青岩刘村的成功带动了周边各村的发展,该村所属的江东街道目前已拥有网商两万多家,年成交额达到了200亿元左右。在2011年举办的第八届全球网商大会上,江东街道获得“2011全球网商最佳生态城镇奖”。从“镇”再往上延伸,则有向“淘宝县”发展的可能,在江苏沭阳、浙江义乌,向县城渗透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2、启示:“淘宝村”的成功秘诀
-
“野百合也有春天”——“三无村庄”的新出路
以江浙9个“淘宝村”为例,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均较弱,除义乌市青岩刘村外,其余8个“淘宝村”所在的县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省内中下游水平,属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农村。由此可见,“淘宝村”的起步并不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淘宝等平台的出现让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大规模协同价值网络,直接对接全国以及全球的大市场。
此外,“淘宝村”的主营产品与当地的原产业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江浙9个“淘宝村”中,30%是在没有相关产业基础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其淘宝产业完全作为一种新产业独立发展,如浙江省缙云县北山村的户外用品、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和宿迁市宿城区大众村的板材家具。而另一部分“淘宝村”的主营产品则与当地原产业密切相关,其淘宝产业主要作为拓宽原产业产品销售渠道的方式而存在,是实体产业电子化的表现。如永嘉县桥下镇西岙村的教玩具就是依托桥下镇作为“中国教玩具之都”、“浙江省教玩具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行业优势;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的花木产品则是依托颜集镇作为花木之乡的行业优势。
与其他发展模式相比,“淘宝村”的发展模式对于资源的依赖性较弱,不失为“一无经济基础、二无资源优势、三无产业基础和特色”的“三无村庄”寻求发展的理想模式和新出路。
-
“熟人社会”的自组织土壤
自组织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带头人的出现和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的特性为“淘宝村”的自组织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分享的电子商务带头人的出现在“淘宝村”的发展中起到了创新模式、“先富带后富”的作用。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的特性在“淘宝村”的形成和发展中主要表现为:一个农村网商先发展起来,就会向周边的亲友、邻居扩散,最终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淘宝村”;在之后的发展中,“熟人社会”催生了更多的协同性,主要体现在产品内部流通、经验分享等方面。
-
“三驾马车”的合力效应
虽然大多数“淘宝村”的发展主要源于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自组织形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外力介入对其的推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纵观“淘宝村”的发展,其间介入的外部力量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和高校,他们根据自身的职能和优势,从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促进“淘宝村”的发展,成为“自组织”之外的“三驾马车”。
-
“三驾马车”之政府
(1)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
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是政府力量介入的重要领域。其具体形式表现为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试点。如北山村所在的丽水市在该市10个乡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村企联动、能人带动、各方互动”的合力发展新格局。
(2)建立完善相关组织机构
建立并完善各类相关的组织机构是政府力量介入的主要领域,其形式主要包括成立行业协会、成立多种形式的培训机构和技术服务队伍,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商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等。
(3)提供资金扶持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发展,淘宝网店经营的门槛越来越高,前期所需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因此给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补血”,为其提供资金扶持也成为了政府力量介入的主要领域。杭州市财政局和市农办联合出台了《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至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优秀的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特色村等给予一次性以奖代补的扶持。永嘉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
(4)经营环境建设及相关设施完善
“淘宝村”的发展对于仓储空间以及网络、物流设施有较大的需求和较高的要求,而这也是目前“淘宝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和障碍,同时也是依靠农村自组织的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经营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以及相关设施的完善也是政府力量介入的主要方面。如青岩刘村与电信合作,实现4兆光纤入户,无线网络全覆盖;其所在的江东街道正在筹建大型仓储用地,并筹建网货商品一条街,以期实现更好的发展。西山村所在的松阳县建成了一个城、乡、村、企一体化的物流大网络,先后投资3700余万元在全县20个乡镇中建起了17个客运站和15个货运站,并在各中心村建起109个农村物流配送网点,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
-
“三驾马车”之金融机构
现金流回收慢是农村网商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为其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降低小额贷款门槛、解决资金流动问题是金融机构介入“淘宝村”发展的主要形式。
以沙集镇(东风村)为例,睢宁农商银行沙集支行为网商量身打造了“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并针对网商需要网上转账、支付等问题,创新结算品种和结算渠道,及时推出“支付宝卡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有效促进了沙集镇(东风村)网络经济的发展。
-
“三驾马车”之高校
高校在促进“淘宝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以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成立技术服务志愿队等形式参与“淘宝村”的发展。如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临安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联合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白牛村、新都村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
订阅: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
微信号搜索“jupchina”
-
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