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姐说说】
感谢社区高手【陈军】授权【城市数据派UDParty.com】发行。如需转载,请联系udparty@qq.com 。其他合作沟通也可以直接加派姐Q哦:1981801975
【点击阅读原文】
可查看作者完整信息及TA的其他成果哦
当前的规划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规划之间,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标准、数据体系,衔接不足以致冲突频现、矛盾频出。构建“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统一标准框架、整合数据资源、建立面向“多规融合”的信息协调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建共享共用,从而消除各规划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为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规划落地、项目审批和管理提供信息沟通和业务协同技术支撑。
从以下四个部分阐述城信所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实现思路。
多规合一的话题自99年起一直在讨论,国家与地方都在不断探索多规合一的实现模式,尝试改革规划体系。国家发改委早在2003年施行三规合一试点,但无果而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导下,2014年初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多规合一。
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上提出“在县(市)实现“‘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
随后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十七章: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对多规合一作了专门论述。
住建部和发改委先后发布三规合一、多规合一的试点通知和方案。住建部建议以县市区域为工作目标,以省为单位选择数个试点;发改委联合住建、国土、环保部门,试点选定全国28个地市开展多规合一。
我国目前的规划体系庞大,据统计各级政府需编制超过83种规划。以下根据横向分类、自然经济属性、空间管制属性、纵向分类、规划层次属性、重大问题属性等维度,梳理了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主要内容。规划体系内部关系交错混杂。
以城规、土规、经规、环规为例,其共同趋势表现在空间管控诉求日益强烈。共同目标可以归结为使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多规”的差异存在于职能、工作对象、技术标准、实施等各个层面,在各自规划年限、规划基准年、规划范围、用地分类和统计口径上缺乏一致性。
多规的核心矛盾由此体现为横向不协调、纵向不衔接、标准不一致、城乡不对等,空间形态、土地指标、重点项目和环境承载力之间未有调和。
矛盾带来的现实后果,行政效率低下,项目审批流程繁琐、周期冗长。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制作了一幅项目审批万里长征图,生动体现了规划体系协同不足的后果。
冲突造成项目落地难。以广州番禺区石碁镇某工业项目用地为例,期间由于土规、城规两规不符,用地调整造成审批周期延长,项目周期也相应滞后数年。
因此,我们认为,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面临的挑战,聚焦于审批效率、项目落地、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城市增长边界无序扩张的集中体现。而一个统一的规划体系,需要各规划在约束、实施、决策、优化的过程中各司其职。
各地的工作实践,或先行体制改革,或开展规划整合,存在两规合一、三规合一、四规叠合、多规合一等多种参考模式,适配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直面挑战、化解冲突,是城信所的多规合一解决之道。通过共享交换、业务协同提高审批效率,通过项目管理促成建设项目落地,通过图斑协调实现集约土地资源,通过边界管控保障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运转。
技术核心,是建立一整套的协调机制,包括方法协调、标准协调和数据协调三个层面。
方法协调层面,我们首先遵循顶层设计方法,寻求多规合一“建、用、管、效”四个愿景。
融合信息资源规划、联邦企业架构和传统DCI框架,形成面向规划行业的针对性顶层设计方法,指导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注重挖掘知识管理在规划信息化中的价值,在多规合一的目标导向下,知识管理助力实现各规划参与主体、专业技术、信息资源、知识和经验的协同。
注重挖掘知识管理在规划信息化中的价值,在多规合一的目标导向下,知识管理助力实现各规划参与主体、专业技术、信息资源、知识和经验的协同。
引入空间智能辅助多规合一三区四界管控,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看成有机体,模拟其组织和运作方式,探究微观行为跟宏观模式之间的关联性。
空间智能是拥抱大数据时代一个切入点,作为自上而下规划方式的补充,实现自下而上的城市发展动态模拟,提供定量研究的科学支持。
标准协调方面,我们的标准化体系,就是以通用标准为基础,各类行业指导标注为主干,建立标准体系。
数据协调的重点,是建立共享交换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流动环境,使数据活化,消除信息孤岛。
多规合一涉及的数据体系,梳理为核心应用数据、基础参考数据、规划成果资料、审批管理资料四类,组织为专题数据集,实现专题化的管理和分析。
数据资产在信息管理平台中是核心驱动力来源,因此需要全方位的数据资源治理方案。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分别从数据集成、数据建设、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四个层次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治理。进而形成从规划编制、数据管理、数据联动、业务应用到智能决策五个环节的良性循环。
数据治理架构如下:
依托城信所在规划和国土行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基于大数据资源中心、共享交换系统和多规合一应用体系构建。实现差异分析、冲突检测、信息联动、成果审查等功能,提供开放式的服务和应用聚合接口以对接现有业务系统。
规划大数据资源中心,作为数据体系的存储和分析引擎,综合运用空间智能、数据仓库、云计算、地理空间共享框架、数据挖掘等技术。
公共门户集成多规合一应用系统和各部门现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资源入口。
多维展现作为基础数据的展现界面,主要提供图层选择和模块加载功能。
差异分析辅助多规合一编制过程,提取规划图层差异,挖掘潜在用地指标。
图斑协调响应式协调矛盾图斑,记录协调过程信息作为图斑更新依据。
边界管控根据建设项目数据输入,智能提供选址方案,发起协调进程。
项目管理实现建设项目信息全过程管理,提供跨平台无缝对接的用户体验。
响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移动端拓展多规合一应用系统功能。
建设效果体现在智能检测、无缝融通、高效落地、科学评价、动态扩展、全面共享六个层面,实现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引领布局、强化掌控、空间平衡、时序合理、盘活土地、精明增长的业务目标。
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是城信所智慧规划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
从业务、技术、模式三个部分凝聚创新方向:
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促成规划体系对城市未来取得基本共识,统一城市发展远景和目标、城市用地规模、空间布局结构,使得缺乏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指向以城市近期建设目标为核心,形成高效协同的规划体系。
空间智能是智慧地图先导,即以规划业务需求为导向,融合多源要素图层,综合运用机器学习、辅助决策模型、数据挖掘等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实现领域知识规则的准确识别,进而服务于规划业务过程。
现有的数字规划体系,虽已实现全过程覆盖,但往往缺乏顶层设计。城信所“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为开放式的架构,积极响应政策需求,有望成为全新一代的数字规划主体框架。促使多规合一从有形走向无形,全面融合在数字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内涵中。
“智慧融通城市信息,终结规划三国演义”是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