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探寻村落密码——历史变迁中白倮村落的自然崇拜


 

小编的话

       号外号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即将启动啦!接下来几周,小编们将向大家介绍去年比赛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选取了独特的视角,探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之道。想参加第二届大赛的同学们可要赶紧来取取经啦!

       今天介绍的这份作品,来自由中山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组成的“裸人”团队。他们以时间为线索,探讨城寨村白倮人的自然崇拜变迁。


探寻村落密码

——历史变迁中白倮村落的自然崇拜

        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所在,即“村落密码”。白倮人自然崇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村落起源传说中,自然崇拜的传统也已经上升为村落发展的一种生态伦理,影响村落的发展和前行。

        在探寻城寨“村落密码”的过程中,调研小组了解白倮人自然崇拜的具体内容,理清自然崇拜在城寨村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的作用,探讨自然崇拜对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的参考价值。


● 走进城寨

城寨村全貌


        城寨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新寨村委会,地处滇东南边境贫困山区,是一个彝族支系白倮人聚落。“城寨”二字由当地民族语言翻译而来,意为“有城墙的寨子”。由于其自然格局、空间形态和民族风貌保存较好,2012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村子座南向北,背靠后龙山,面临营盘山,村落依山而建,面向田园,村庄被树林、古木所包围形成了“枕山,向田,环树”的村落格局。村内随处可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榉树。森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意境斐然,形成独特的自然丛林风光。

        全村162户,共700多人,均为白倮人。历史上城寨村的白倮人相当封闭,因此至今白倮文化、民族风俗保存比较完好。干栏式传统民居建筑、严格族内通婚习俗、蜡染制衣技艺、荞菜节、六郎节、铜鼓舞、“灵树”信仰等民族传统文化的存留,见证着历史变迁中白倮人的文化坚守。

白倮人传统民居


● 村落起源:传说与自然崇拜初始意象的形成

        传说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祖先都从天上飞下来到落到昆仑山。由于受到敌寇的侵扰,倮族就和壮族、苗族一起往南迁徙。到达一条河的边上时,三个民族提出分道扬镳。划分物品时壮族分到一个铁罐,苗族分到土罐,倮族分到铜罐。到了夜晚大家决定休息一晚再走。第二天清晨由于壮族勤快起得早,就提前占领了水边的土地安家。苗族和倮族在河边煮虾,倮族的铜罐传热快先煮熟。但苗族人骗倮族人说:“你们红色的虾就是还没熟的,你们的铜罐没有我们的土罐好,我们可以交换。”等倮族人发现自己上当后,开始追苗族。但是苗族跑得快早已占领了山头定居。正当倮族人不知往哪里走的时候,看到好多青蛙正在往一个方向跳,就决定跟着青蛙走,到了另一个山间坝子定居,即现在的文山州广南县境内。

        约300年前,一些白倮人外出找蜂子,来到城寨村所在地。他们发现这里方圆数十公里皆为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其中一人随意种了一株辣椒,没想到第二年再来时,那株辣椒长得非常茂盛,白倮人便知这片土地非常肥沃。加上这个地方河谷环绕,背靠大山,容易抵抗敌人入侵,那些白倮人便在这里开荒筑城,并把村子命名为“城寨”。

城寨村原始格局


       传说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在白倮人定居之初,自然环境确实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虑因素。沃土是农耕社会里农家的命脉,险峻的地势则关系到整个村子的存亡。农耕社会的生计生存全都依赖自然的庇佑,所以不难理解白倮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祈祷。古老传说显现出对树木、对青蛙的追崇,村落选址显现出对山川、河流的依赖,这些都是自然崇拜的初始意象,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伦理。


● 建国前:村落扩张与自然崇拜稳固成型

       建国前白倮人曾多次与外族人发生冲突,并受贼匪到的侵扰。因此周边的白倮人陆续迁入城寨,使城寨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基于族群冲突而产生的迁入一方面使白倮人内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使城寨对外村、外族的人产生更强的防御心。在城寨发展成型的过程中,白倮人对自然的崇敬渐渐趋于稳固,形成持久的自然崇拜。

(1)树木崇拜

        白倮人相信树木是有灵魂的,树木和白倮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很大的关系。每当小孩出生时,家里的长辈会为其选“保命树”,并将婴儿的胎衣装进一个竹筒里挂在树上。这寓意着小孩今后和大树一样同生同长。而每一个死去的已婚男子也都要通过打卦封一棵“灵树”。无论树木大小,打到哪棵卦翻就是哪棵。村口有一颗大灵树,是全村人祭神的地点,此祭祀点规模不大,用石头围合起来,平常时间不允许人进入。

        村民修建房屋时所用的木材往往是较远的地方采集,或者从周边村镇购买。对于村落范围内的树木,他们一直遵守祖训,从不砍伐。哪怕树木枯死他们也是任其腐烂,归于泥土。正因如此,珍贵的榉树才能在城寨村内得到大量保护。

祭神处


(2)日月崇拜

        白倮人的生活与自然崇拜息息相关。民族服装、民居建筑、公共广场、乐器上都有象征着某种自然之物的图案——星宿、月芒、盘璃纹、龙鳞纹、太阳纹,不一而足。星宿象征着天上的神仙。而女性身上穿着的月芒被认为是神的象征,并与男性身上的太阳纹相呼应,意为阴阳结合而万物始发。盘璃纹、龙鳞纹代表龙,即雨神的象征,意味着农作物丰收。服装图案体现了白倮人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

公共广场中的太阳、波浪和鸟纹样


● 1949到1980:特殊政策环境与自然崇拜的抵抗

        文革时期,在“破四旧”的口号下,城寨村的白倮传统文化与风俗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寨子内用于祭祀的舞狮、马刀、自制土枪被没收销毁,木鼓在生产队食堂被当做柴火烧毁,村寨周围的植被(包括用于祭祀的树)一度遭到砍伐。

        文革虽对白倮的传统文化与习俗造成了破坏,但在1949-1980年间,白倮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大体没变。这得益于城寨白倮文化本身的强封闭性,以及白倮人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信仰方面,白倮族人仍然祭拜灵树;传统工艺方面,白倮的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仍然与古法相同;传统建筑方面,原材料、空间利用,甚至柱子数量等都严格遵循传统;在村落治理方面,白倮人仍然继承了“寨老治寨”的方式。

        城寨白倮人懂得天人合一、阴阳相调的道理,懂得敬畏自然,懂得自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与文革的冲击相比,生计方式的转变、外族文化的传入才是自然崇拜面临挑战的开端。


● 1980至今:城镇化与自然崇拜的严峻挑战

        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城寨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对社会变迁的反应稍微滞后,直到2000年前后,城寨村才开始有人外出务工。但历史上一直远离尘世的城寨村也无可避免地踏上了城镇化的道路。截止2014年,每年外出打工的人数已接近总人口的一半。流动性的增强给城寨带回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城市化的事物,使城寨村的经济、建筑、服装、方面都向现代化靠拢。

老中青三代白倮妇女


        与此同时,村落内聚力量开始松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前,不管是异族冲突、贼寇侵扰还是政治力量左右,城寨村的白倮人始终对自己的族群、对白倮文化保持着顽强的爱护与保护的态度。这种封闭与内向源自于村落的内聚力。但在市场经济开始波及城寨村之后,外部的吸引带走了村落里的人,外来的文化冲击了白倮人的观念。族群内部渐渐出现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与轻视。

        在村落内聚力量松散的现实下,白倮人自然崇拜的内核尚存,但未来堪忧。树木崇拜、日月崇拜、环境哲学等核心内容在中老年的意识中仍然比较清晰明了,但大部分少年对于白倮的起源故事以及发展历史完全不了解,大人们也不会刻意向后辈讲述文化渊源。白倮人没有文字,在外部文化扰动较少、村落内聚力很强的阶段,口口相传的方式能够高效地传承自然崇拜及文化渊源。但在城镇化影响深刻的今天以及充满未知的未来,白倮人自然崇拜的传承显现出很大的困难。


● 保护与发展方案


城寨村保护与利用方案示意图


(1)政府角色——强硬与理性的领导者

        从城寨村缺乏社区精英、尚未有相关组织进入的现状来看,政府应该在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强势发挥领导作用,才能有效地把控城寨村的发展方向。政府除了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修订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村规民约等之外,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投资,吸引学者、科研人员、社会公益组织作为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辅助力量。

(2)保护机制——密切结合旅游开发的村落活态保护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先于村落的发展和利用,但是纯粹的保护其实缺乏动力和灵魂。从村落的活态保护的角度上来讲,保护应该与发展并行。因旅游开发而成功保护案例不在少数。旅游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经济收益,更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播和传承增添了力量。

(3)发展方向——民族生态旅游

        在《城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4)》中提出了城寨村旅游发展的定位为“集自然山水、彝家风情、农家休闲、民俗体验、寻幽探古等内容为一体的原生态民族村落旅游精品区。”城寨的资源现状和文化特色很容易想到民族生态旅游的路线,但是怎样突出“白倮”的民族特色以及城寨的自然特色,还需要更多的分析论证。

(4)注意问题——妥善处理当地村民利益问题

        在很多古村镇旅游开发的案例中,居民利益与地方经济收益或者旅游开发公司的利益时常发生冲突。由于彝族白倮支系的人数少,文化特异性强,所以在城寨的旅游开发中更应关注他们的需求,维护他们的利益。最好让当地村民尽量多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既更容易维护村民的利益,又保留了村落的活态。


图文作者:裸人(有删改)

编辑:许泳霞

图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统村落

保护与利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