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护竹村:戏文烙印知多少?
在抚州,倘若有人问起文革标语哪个地方最多?我一定会推荐他去宜黄县新丰乡护竹村瞧一瞧,护竹村10多幅在上世纪60年代书写的大幅“毛主席语录”和标语,会让很多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回想起许许多多的陈年往事……
护竹村另外一个看点是一座具有抚州特色的古戏台——神庙戏台,戏台已历200多年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4月11日,我第一次踏访护竹村,原本只是陪同东华理工的一位教授去考察护竹华光神庙戏台。但进村第一眼,便被村民亲切地称其为“毛主席语录纪念屋”吸引住了。
这栋土坯房立于村中央,是当年护竹第一生产队办公场所。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墙壁上的毛主席语录:“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走进屋内,只见三面墙上也写满了毛主席语录:“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粗略计算,该屋内共有10多条语录、标语。
“那是在1966年时,公社下派工作组里的张老师写的。当年我也23岁了,看到张老师在屋里一笔一划的描绘。他先是打格子,用米尺画好线,再誊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房东肖仁东如是说。如今,这栋土墙房以及上面的毛主席语录,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但至今仍然保存良好。目前,这座土墙房还吸引了不少当地的群众和外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大家回顾那段历史的一个好去处。
在小溪旁,还有一栋土坯房也是写满了语录和标语。有学者说,毛主席语录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见证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物证,已逐渐消失殆尽,亟待保护。
从语录屋出来,行至护竹村河街中段,沿小溪有一长廊,雨天有许多村民在长廊小憩。
东华理工大学教授说,护竹真君庙戏台,是个保存较完好的神庙戏台。
东华理工大学章教授在对戏台进行测量。
殿内上首为华光神庙和礼厅,两壁重修庙记石碑,中为天井,两旁有走廊,下首为戏台,台面高1.2米,顶部为八角形藻井,绘有图案。
后台过道为演员化妆及过场用。后墙及穿方上记有部分演出节目及戏班名称,其中有宜黄著名永福班演出的《闹沙河》等节目。戏台两侧为雕楼,式乐队伴奏及演员住处。
我后来在2008年7月和2018年2月,还曾两次去过护竹村采风,实时记录了护竹村民的一些生活、劳动场景。从那些晾晒的腊肉看,村民生活还是不错的。前两次拍的图片已经过去10余年,图片中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吧?
据【宜黄县地名志】载:新丰肖氏由宁都肖田迁此,在山坞中建村,原此地盛产毛竹,因名坞竹,“坞、护”谐音今名。护竹另一大姓为桂氏,村中有桂氏宗祠,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历经修缮。
桂氏宗祠内的祖训:忠孝节义。
这宜黄的灰雕工艺也是翊翊如生。
护竹附近景点:1、从宜黄黄陂镇去新丰护竹村途中,可观赏到黄水第一瀑,半山腰处,一弘长30多米,宽约3 米洁白如练的瀑布喷薄而出,飞泻山下。
2、候叔献故里 宋朝年间,侯坊村走出一位著名大臣、水利专家侯叔献。侯叔献(,字景仁。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始任雍丘县尉,官至都水监。为官所到之处,皆有政绩,是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他一生致力水利事业,主持樊、汴二水治理盐碱地变良田40万公顷。熙宁六年,主持引京、索二水,开挖河道,设置河闸,调节用水;后又亲自督率民工疏浚了白沟、刀马、自盟三条河流,修复废塞的朝宗闸,开河一千余公里。熙宁八年,主持引汴入蔡工程,使航运畅通。宋神宗嘉奖他:古人所谓勤于邦,尽力乎沟洫,于卿无愧。次年,他终因积劳成疾,卒于扬州光山寺治水任上。宋神宗停止视朝一日,以示哀思。王安石也特作《叔献公挽诗》以示悼念。
长按二维码,关注抚州那一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