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传统村落保护):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胡仁村传说

一、葛洪炼丹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西晋时代,道家重要人物葛洪遍历全国,寻找修仙炼丹之所。遵循“炼石云为质”之训条,据观音山下,南有胡仁村之银汞,北有朱砂洞之朱砂,西有牛道村之铅矿,山顶有清澈甘甜、常年不辍的清泉,因此,首选观音山为其炼丹之所。之后,葛洪炼丹成仙,当地人称为葛仙公,即在观音山正顶原葛洪炼丹处建仙公庙一座,是为观音山建庙之始。今胡仁村银汞洞旁有石龛一个,人称仙人洞,即是当年葛洪采汞时的栖身之所。

二、观音山的传说

传说,一天观音菩萨云游天下来到胡仁村北,出气有点急促,两条腿感到乏力,就坐下休息。坐下后,脱下绣花鞋抖了抖鞋中的沙土,将沙土倒在地上。说来凑巧,正好三堆,大小相同,观世音菩萨见状后,冲着三堆沙土说:“从明天鸡叫开始,你们要靠自己的力量生长,一百天以后我来验看,你们哪座山长得奇、长得秀,我就在哪座山上盖庙。”

第二天雄鸡一叫,三座山开始了比赛,先为丘,后为山,争先恐后地往高的长,分别形成“梨山”、“清凉山”、“土金寨”三座高山。清凉山在自己的努力下,长的最高,到了99天夜里,清凉山因疲劳过度睡着了,土金寨和梨山商量,要把清凉山压低一些,不能让它出风头。于是,土金寨将身子向清凉山斜压过去,压得清凉山比它们都低,并且压出了两个肩膀。第二天,观世音菩萨来验看,但见梨山、土金寨高耸入云,清凉山矮而宽,且两肩开阔、平坦,酷似一尊大佛端庄,山形庄重有气势。于是决定在清凉山建庙。再看梨山和土金寨,毫无特色,两根柱子支起它们恶毒之心,一只脚踩在梨山,飞起另一只脚踢向土金寨,把梨山踩的东倒西歪,陷入地内半截,把土金寨半截踢到了五里以外,成为一座孤山(即今天米汤崖孤山村所在),观音菩萨在清凉山平坦处(可容纳四五百人)规划了自己的庙址,但原来仙公爷采用地下埋针的计策,把原观音菩萨选定的山顶正位子据为仙公庙庙址,观音菩萨无意与之争斗,遂移到山顶西侧50多米处,另建观音殿一座,当地村民因感念观音菩萨大度,遂将清凉山改称观音山。观音山的庙宇经过千年的重修重建,已形成了远近闻名的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

三、神仙洞的传说

北柴沟棋盘山峰下有一山洞,名为神仙洞,相传为葛仙公炼制仙丹时居处。一日,有白彪人谷安然赶牲口到此,来到棋盘山下,将牲口拴到小树上,便爬上了棋盘峰。见有两位老者在山顶下棋,于是,向前观棋。但见桃花盛开,桃子硕大无比,两人各摘了一个边吃边下,吃后把桃核丢在一边。谷安然不自觉地拿起一个桃核啃了啃,又继续看棋。只见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开落了多少次。待一盘棋结束以后,两位老者飘然而去。谷安然这才下山寻找自己的牲口,却哪里也找不到,只见有朽烂的缰绳和白骨,他便回到了白彪村。见村中面貌大变,哪里还认得家门。打听村民都说,几百年前有个叫谷安然的,赶牲口去割柴,至今没有回来。谷安然听后恍然大悟,那两位老者是神仙,那个洞就是神仙洞。

四、盘道的传说

观音山的半坡中,东西向有一条盘山小道,系劈山切坡而成。相传,观音山的南坡延伸至胡仁村北,气势恢宏,是一条龙脉,主兆出帝王将相。有一天,一个南方人路经此地,观此山王者之气旺盛,心生忌妒,遂起破坏之心。便到观音山之东的胡雷村和观音山以西的牛道、大洛水村游说、动员村民,为交通便利,横切观音山南坡修一条盘山路,三村村民积极响应并破山修成一条盘山路,从此切断了观音山的龙脉,导致胡仁没能出现帝王将相一般的人物。倒是生出一批能够演绎帝王将相的戏剧演员,他们在舞台上称王道帝,民国初年所演的《返云南》《下河东》等戏唱响了井陉北半县。

五、范广打老虎的传说

据老辈代代相传,先祖开发胡仁之初,这里森林茂盛、野兽成群,因虎患严重,常有老虎伤人事件发生,村民们谈虎色变。

有一日,范广随父亲范玉义到北柴沟砍树,其父范玉义正弯腰干活时,一只猛虎忽得从他背后的草边窜出,两爪搭在范玉义的后肩,一口咬住了他的后颈。范广见状,急忙向前救父,但其父因伤势过重当场身亡。范广无比愤恨,顺着老虎逃走的方向追去,始终没能找到老虎的藏身之地。于是他根据老虎伤父时的经过,琢磨出一套打虎的办法,并特制了一条两头带尖的扁担做为打虎工具,平时用扁担挑柴,闲时练习打虎之功。几年后功夫练到能准确、迅速地一扎毙虎之命。

一日,范广扛着扁担到北柴沟砍柴,砍完后,仍像其父弯腰捆柴的样子,竖着扁担往柴捆子上扎。忽听背后风声骤起,后肩上有两只爪子压了下来。范广不慌不忙,两只手紧攥扁担,头也不回,对准后颈部位向上一捅,半条扁担扎入了老虎腹中。老虎带伤狂奔跑回洞中,范广顺着血迹找到了老虎的藏身之所,原来在北柴沟三角垴半山崖上一个十分隐秘的山洞,范广进入洞中举起扁担,将老虎打死,从此,胡仁一带清除了虎患。这个山洞被人们称为“老虎洞”,范广一条扁担打老虎的故事,被人们广泛传诵。

六、请石佛爷的传说

相传在观音山上建七佛殿之初,管事请人抬石佛爷。请石佛爷的时辰为六月初四辰时从凤凰岭起身,太阳落山时即为石佛爷上山落地之时。当天,村里挑选16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凤凰岭抬请石佛爷上山,8人一组轮流换班抬石佛爷。可是,天气将近太阳落山,石佛爷才抬到胡仁村,离七佛殿还有五里之遥,人们加快步伐往前赶,等到石佛爷落地,天立刻黑了下来,人们不由得松了口气。事后人们才知道,是观世音菩萨料到太阳落山,石佛爷根本上不了山,于是,她拔出头上的银簪,将太阳的腿摽住,等到石佛爷上山落地后,才放开太阳的腿,为村民赢得了时间。从此,村里一代传一代,初四上山过夜,初五早起见太阳升起下山,初六正式过庙会。

七、断流的传说

胡仁村北三里沿川,有许多山泉水从地下冒出,汇成小溪,穿村而过,年复一年,川流不息。村民依溪水居住,种菜种粮,闲暇之余在溪水畔垂钓,孩童们夏天在溪水中尽情玩耍,村人享受着仙人般的生活。

相传,泉水刚形成小溪之初,流水所经过的村庄,村民们都要燃放爆竹,敲锣打鼓,喜迎水头。溪水出村三里到西高家庄,村民们不去迎水头,还放言不去接水,说什么胡仁村在上,高家庄在下,水往低处流,还怕流不到高家庄。这一说不要紧,从胡仁流出的山泉水一出村就潜入地下,到了防口再钻出地面汇入绵河,偏偏未从高家庄村流过,致使西高家庄人千百年来人畜用水只能到胡仁村外担水。有一首童谣讽刺高家庄人:“高家庄没园子,拿上驴粪包团子,尝了尝不是货,两口子啼哭了一黑夜。”

八、范家后股借子还孙的历史

祖辈口传,胡仁范氏后股四世祖先范洪是位笃信佛教的老人。每年的六月初六日定到观音山上敬香。某年范洪在进完香之后,忽在佛前大哭起来,有平山抱怀村一韩姓香客觉得奇怪,问询范洪为什么大哭,范洪说:“我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害怕对不住祖先,因此痛哭”。韩姓香客考虑了一番后,对范洪讲:“好人不应当绝后,我有三个儿子,送你一个”。当年平山的韩姓香客将一七八岁的儿子送到胡仁村给范洪当儿子。不想孩子来到胡仁村后,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真的命短,不久就夭折了。第二年六月初六日,范洪又上山敬香,跪在佛前再次大哭。韩姓香客见到泣不成声的范洪,一再相问,才知道儿子夭折了,不觉跟着范洪大哭一场。然后又说:“我还有两个儿子,再送你一个!”。于是当年平山韩姓又送来一子。孩子过继到胡仁村后取名范有信。范有信之后,人丁兴旺,育七个孙子。此时平山县抱怀村韩姓香客家来了一位老者,说明平山韩家把两个儿子送给了胡仁范家,自己却留下了一个哑巴儿子,没过成人家,未能成家立业,现在哑巴也老了,需要胡仁范家送还一个孙子承继韩家事业。范有信于是将自己名下的一个孙子叫范德庭的送还了平山韩家。范德庭过继到平山后因想家总往胡仁村跑,一回来就住下不想走。后来胡仁范家派人陪着范德庭住在平山数年,直到稳定下来才返回胡仁村。如今平山韩家人丁兴旺,胡仁范家与平山韩家至今保护着亲密联系,是真正的原本一家。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井陉故事 ‖ 胡仁村传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