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推荐】北大红楼橱窗——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成果展

清源文化遗产
微信号 mobiheritage
一百年前,无数青年捍卫国家主权,掀起五四爱国运动的高潮。一百年后,新一代的遗产保护青年去往田野与村庄,守护乡土中国、传统文化。本期清源为您推荐——北大红楼橱窗“留住乡愁记忆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成果展”。号召当代新青年接续五四精神,有理想、有担当,关注乡村,热爱乡土。参加五四纪念活动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次展览啦~

图/雨中建筑测绘的大学生 安徽省宣城市查济村
图/参加五四活动时,别错过精彩!
展览
留住乡愁记忆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成果展

4月18日——5月中旬

北大红楼橱窗
主办:国家文物局
承办:中国文物报社、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农耕大国,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记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是延续民族文脉的重要方式。2014年5月起,国家文物局在中国传统村落范围内选取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开展整体保护利用工作。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并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批启动的51处传统村落,东至山东半岛黄海之滨的东楮岛村,西至西藏自治区中尼口岸的吉隆县帮兴村,北至内蒙古中俄边境的额而古纳市齐乾村,南至华南大湾区东莞市塘尾村,覆盖我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几乎涵盖中国最具文物价值、最为经典、最为精彩的乡土建筑。
本次展览即是依托2018年开展的国家文物局“首批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程评估”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介绍了我国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扎实工作,既有保护工程专项工作的丰硕成果展示,还将许多美丽的传统村落通过北大红楼的橱窗带给城市中路过的您。
清源在这里提前放送一些展览细节,想认识更多散落在乡间的遗产、欣赏传统村庄的田野风光、了解乡土中国人与遗产保护的故事,快去北大红楼橱窗看展吧!

图/春 安徽省宣城市查济村 拍摄:尹建生
安徽省宣城市查济村
安徽查济村不仅在文物本体维修和环境整治中提交了出色答卷,在展示利用上更取得了傲人成绩。它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村”,较早地借由美术写生基地向“画家村”转型,有意识地提升村落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影响力。当画家村模式在国内泛滥,又提出“国学村”理念,以挖掘展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底蕴为出发点,以青少年研学为主要方式,与非遗传承、农耕文化展示等内容相结合,走出了特色化、差异化道路。

图/夏 湖南省张家界市石堰坪村
湖南省张家界市石堰坪村
石堰坪村是湘西典型的土家族村落,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为契机,石堰坪村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工作,组织“糊仓节”、“古法收稻”等公众活动,传承和展示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稻田、建筑、火塘和土食材,无不蕴含着最为纯正鲜活的乡土文化。村民、村委会、政府机构、媒体共同参与了石堰坪村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组织旅游摄影活动、演出节目、拍摄专题宣传片等方式,将石堰坪村的桃源美景呈现给社会各界公众。

图/秋 江西省抚州市竹桥村
江西省抚州市竹桥村
竹桥姑娘穿着传统服饰向游客细数家乡的历史典故,已经成为了村落的一道风景。如果稍作询问,就会发现从茶馆和豆腐坊中的服务员、保洁员,到景区的讲解员、播音员和保安,都是本村村民。村民自营的有机种植、手工业、休闲农庄、观光果园也伴随着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据统计,村内近年有200多户村民返乡创业,留守儿童减少40%。竹桥村通过发展旅游改善民生,在乡村振兴中先行一步。

图/冬 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 来源:陕西省文物局
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
党家村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作为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及乡土建筑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党家村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市政府、各级文物部门和陕西省遗产研究院的全力支持。在驻村专家的指导、当地传统工匠的参与以及村民的理解和配合下,党家村已经完成了从“将村民迁出村落”到“村民与村落共同发展”的理念转变。党家村实施景区管委会和文物管理所共同管理的制度,通过将景区门票收入按比例给村民分红、工作岗位优先雇佣村民、引导村民自主经营创收等方式,走出一条以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振兴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维修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芒景村翁基寨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芒景村翁基寨
芒景村翁基寨隐匿于云南新六大茶山之一的景迈山之中。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立足于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深耕,村史馆系统阐释了村落的人文历史,面向游客的同时唤起村民的文化自觉性。“今日翁基”展览更是参与美术馆展出实现了乡村价值向城市的输出。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人,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充分尊重了村民意见,驻村专家会根据户主要求调整设计方案,使得工程实施效果得到村民的认可。

图/环境整治 吉林省白山市木屋村
吉林省白山市木屋村
吉林锦江木屋村因位于锦江之畔而得名,更因本地特色木刻楞建筑而知名。“一户一策”是锦江木屋村实施文物本体维修工作的一大亮点,在统一规范乡土建筑修缮要求的同时,根据村民的实际使用需求设计牲畜棚、苞米楼子、柴火棚子等附属设施,既保证修缮工程与村民生活相结合,又丰富了传统村落的乡土景观。“好山好水好人家”正是锦江木屋村保护利用成果的最好写照。

图/展示利用 修复的居敬堂作为斯民博物馆 浙江省诸暨市斯宅村
浙江省诸暨市斯宅村
斯宅村是我国清代江南地区典型的以血脉为联系、同族聚群居形成的传统村落。“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是斯宅村保护利用的总体目标。华国公别墅、斯民小学、裕昌号等经过修缮的公共建筑,全部作为文化设施对外开放。私塾博物馆、斯宅科举馆、民国事迹陈列馆、民间艺术馆等一系列专题博物馆,横贯了斯宅村漫长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漫步在斯宅,浸润在本地的耕读文化、茶文化、香榧文化和民俗文化中,能够获得“生活在博物馆里”的体验。

图/消防工程 贵州省黎平县地扪村
贵州省黎平县地扪村
得益于省文物局驻村专家、地扪人文生态博物馆、同济大学等机构的参与,地扪村在“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创意乡村”模式下探索传统村落复兴。乡土文化的挖掘不仅结出了诸如《地扪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名录》这样的成果,更为当地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教学材料。民族文化进课堂、侗族大歌传承、民族节日中开展的传统活动,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将在未来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文化就如同长流的溪水,不疾不徐地带领鼓楼、风雨桥、禾仓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走向未来。

图/耍歌堂-出歌堂 广东瑶族博物馆
广东省清远市南岗村
南岗村采用“文物保护为基础,专业公司运行,社区主体参与”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政府与南岗村村民签订了保护托管协议,允许迁出的村民保留老宅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吸引村民返回老村参与旅游服务活动,如开办民宿、餐厅、制售特色产品、参加非遗表演等。村民从老村的旅游产业中受益,延续了与老村老宅之间的情感和文化联系,促进了村落的复兴和发展。

图/学习打夯技艺的孩子 安徽查济村

图/传统手工制茶工艺 云南省普洱市芒景/翁基村 拍摄:张鑫

图/山龛节晚会中燃放的烟火 云南省普洱市芒景/翁基村
预告
由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中心综合三所负责调研评估并编写完成的《首批51个国保省保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评估报告》在2018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发布。报告总结了文物保护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积极成效和各方面保护实践经验,让文物保护工作者更加坚定了对乡土遗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信心。清源后续会将该报告重要章节发布分享给大家。
相关链接: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清源文化遗产”往期乡土遗产文章合集
温馨提示:
在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平台回复以下关键词 ,查看清源精选文章合集。
遗产地| 鼓浪屿| 蔚县| 景迈| 团山| 碧山| 呈坎| 景德镇| 庐山| 遗产点| 佛光寺| 千佛崖| 拉加寺| 双林寺| 宝梵寺| 二王庙| 明十三陵| 太和城| 喇家遗址| 周口店| 灵渠| 遗产类型| 石窟| 石质文物| 壁画| 彩塑| 城墙| 遗址| 木构| 乡土遗产| 近现代遗产| 灌溉遗产| 专题| 世界遗产大会| 藏式建筑| 道教建筑| 洞天福地| 学术资讯汇
*文中图片如无特殊标注,均由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综合三所提供。本期编辑:胡玥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微信丨mobiheritage
网站丨www.ch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