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2019年9月24日,经过搬迁腾退和为期3个月大修,天坛泰元门复原修缮工程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坛圜丘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遥相对望,天坛内坛历经70年首次呈现完整格局。


泰元门为天坛圜丘东天门,位于圜丘坛内坛墙东南侧。


距圜丘约500米,东西走向,为绿琉璃瓦歇山顶、砖座三孔拱券建筑,大门朝东一侧上方有石额,镌刻满汉文字“泰元门”。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泰元门门额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 天坛公园供图)


  腾退后速大修  

在明朝时,泰元门外建有崇雩坛,皇帝行经泰元门祭天祈雨。明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雩祀,泰元门从此闲置不用。进入民国以后,天坛坛域屡遭侵蚀占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泰元门封闭改造成为民居。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泰元门修缮前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 天坛公园供图)


随着北京市中轴线整体申遗工作的启动,2018年,泰元门住户搬迁腾退和文物保护修缮工作被纳入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当年8月,天坛公园顺利完成住园内住户腾退签约,今年6月,泰元门复原修缮工程启动。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古建外墙

(图片来源:天坛)


泰元门古建外墙三面被邻建遮挡,西侧可见的部位墙面表皮脱落严重。同时,由于泰元门三个券洞曾有多家住户,坛门券洞内原地面被水泥覆盖,券洞两侧被砖墙封堵,门扇被包砌在墙体内、糟朽严重,门钉也全部缺损。


为保存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公园按照“修旧如故”的修缮原则,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现有的建筑材料,按原规制、原材料、原工艺做法进行施工。


  文物古建复原貌  

泰元门修缮工程主要包括挑顶修缮、恢复琉璃瓦件屋面、墙体重抹靠骨灰、修整大门等内容。


首先,清理地面覆盖,对墙面进行修复。

同时,对屋面揭瓦修缮,清除屋面树木及草木根系,添配琉璃瓦件、补配缺失脊兽件,修整檐口琉璃椽望、檩件、琉璃斗拱等构件。

最后,修整大门、补配根部糟朽严重的门板及串带,补配门钉,重做地仗油饰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泰元门恢复昔日格局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 天坛公园供图)


鉴于泰元门彩画的保护价值突出、彩画工艺的特殊性,本次施工对彩画进行了现状保护,待后期进行专项彩画研究,以确保此处的彩画遗存得到科学合理保护。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对彩画进行现状保护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 天坛公园供图)


  四大坛门再聚首  

明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坛建成时设有四座天门,即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和成贞门,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个坛门中间一字“元、亨、利、贞”取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辞,其意象征大自然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天地万物生生不息。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成贞门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召亨门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泰元门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广利门

图片来源:天坛


古人从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中体会天体的运动变化,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通过坛庙建筑得到体现,并通过祭天活动表达顺应天时和感恩祈福。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四座坛门平面分布图

(图片来源:天坛)


泰元门修缮完成后,天坛圜丘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遥相对望,天坛内坛历经70年首次呈现完整格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天坛是具有世界性突出价值的艺术杰作,应该作为人类瑰宝世代传承。

1985年中国作为缔约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8年,天坛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0多年来天坛得益于“整体保护”原则不断贯彻,在恢复天坛完整性上不断取得进展。


目前天坛仍有大面积坛域被占,主要集中于西南、南、东南外坛,将逐步腾退拆除。按照申遗时的承诺,2030年前,天坛将总体恢复其完整性,期待完整天坛再现。


文字内容由人民网、天坛综合整理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北京在行动 | 东城段南中轴御道正式贯通,昔日皇家御道古都风貌再现

儿时记忆里的连环画,藏着新中国的光辉岁月

京城周末 | “回归之路”中国年度重磅大展不容错过!


您与京城,一之隔!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