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10月19日,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开幕。在本届规划年会上,清华同衡以投稿数179、通过数118篇的好成绩荣居规划年会论文投稿及通过率双榜的前三甲!其中有18篇受邀在年会现场宣讲。
为此,我们将这18篇宣讲论文进行摘选,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分享最新的规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和创新探索。敬请持续关注!
导
读
中国养老虽然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机构养老的需求仍然很大。当前,中国机构养老的供给与需求现状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状态,养老机构划分方法不适用于分析养老床位的供给和需求,大多机构同时收养自理程度不同、养老需求不同的老年人。只有提出更精确的划分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每种床位有效需求提供测算。本文综合考虑了老年人养老意愿、老年人身体状况、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三个因素,提出了估算各地区9类养老床位有效需求的计算公式。
作者:
罗梦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规一所 规划设计师
01
背 景
中国养老虽然以居家养老为主,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机构养老的需求仍然很大。目前,中国机构养老的供给与需求现状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状态。一方面,2017年中国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仅为3.09张,与进入老龄化发达国家所达到的每百名老年人5-7张的水平相差甚远,显示出机构养老床位供不应求,一床难求的现象;另一方面,据计算,2017年中国养老机构的平均入住率仅为53.1%,全国有将近一半地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甚至达不到50%,出现养老机构整体入住率低、部分养老院床位闲置的现象。同时,由于需求对象不明确,机构养老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因此,科学合理地估算中国各地区机构养老的需求,衡量中国目前机构养老供需现状,是解决机构养老床位整体不足和现有床位大量闲置的严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现状的重要探索,也是完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必经之路。
02
机构养老设施的类型
1、机构养老设施的类型划分
养老机构的功能分类,是指根据每个养老机构的收住老人所需要帮助和照料的程度,对养老机构的照料功能进行科学分类。科学的机构养老服务分类十分必要。文章提出结合养老机构护理类型及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的划分机构养老的床位类型的新方法,将市面上的养老机构床位划分为9种类型。
新的划分类型可以解决我国目前混合型养老机构无法归类的问题,清晰明了地区分开各种类型的机构养老床位,有利于相关机构的管理。同时,后续能够以此分类作为标准,分别估算出老年人对不同类型养老床位的需求。

表1 根据中国老年人群经济支付能力划分的养老机构类型

图 1 机构养老床位类型划分
2、不同机构养老设施的价格确定
目前,在中国尚无一套明确的养老机构收费标准。国家规定,政府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区分服务对象实行不同收费政策,民办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完全由市场形成。对于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我们必须根据服务对象来确定床位收费价格;针对民办养老机构,更加无法使用一套收费标准来确定不同类型机构养老床位的具体价格。因此,本研究采用实际调查法分别确定已经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养老床位价格。
通过网络数据爬取,调查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计16074家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覆盖各地区养老机构的50%以上。将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养老床位的价格均值记为该地区这种床位的标准价格。
C=(p1+p2+p3+···+pn)/n
其中,C表示该类型机构养老床位价格;
p1, p2, p3,…, pn表示该地区不同养老机构统一类型养老床位的价格;
n表示该地区提供这种床位的养老机构数。

图 2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同类型机构养老床位价格空间分布
03
机构养老设施的需求估算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需要多少养老机构和相关配套设施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同;同一地区,老年人对不同类型机构养老床位的需求也不同。本研究的“有效需求”来自微观经济学“需求”的概念——指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及服务的数量。老年人的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以及老年人的经济支付能力等等。本研究依据实地调查数据,结合统计学计算,探索一套可以用于估算不同地区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的方法。
数据来源为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该数据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466个县(市、区),抽样比约为1.0‰,共回收到有效样本22.017万份有效样本。这是目前为止,样本数最多,最有价值的养老产业的基础数据。涉及到研究问题的问卷内容摘录如下:

表5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个人问卷(短表)摘录

图 3 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估算技术路线
利用估算机构养老床位有效需求的方法,可以分别估算出我国除西藏外(因为西藏地区不同类型机构养老床位的价格数据无法准确获取,因此不能带入公式进行估算)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年人对9种类型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
注:西藏不同类型养老床位价格缺失,无法估算。

图 4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有效需求空间分布
由估算结果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地区的9种机构养老床位有效需求各不相同,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1)同一地区的9种床位中,大众型自理床位有效需求最高,高端型全护理床位的需求最低;(2)从养老床位护理程度看,老年人对自理型床位的有效需求>半护理床位的有效需求>全护理床位的有效需求;(3)从养老机构的类型看,老年人对大众型养老机构床位的有效需求>福利型养老机构床位的有效需求>高端型养老机构床位的有效需求;(4)福利型床位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所以不同护理类型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众型和高端型床位主要受市场影响,不同类型护理床位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全护理床位价格最高,因此需求最高的城市集中在老年人支付能力较强的浙江、上海、北京等地。
04
机构养老设施的供需缺口
明确各地区供需现状、了解真实的供给缺口,有利于地区政府进行合理的养老资源配置与补给,有效缓解机构养老的供需矛盾。利用中国每百名老年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数代表供给比例和已经计算出的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比例,设计某地区的供需缺口计算如下:
G=(m-s)*O
其中,m表示该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比例;

s表示该地区机构养老床位数的供给比例;
O表示该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机构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均大于供给,符合中国目前养老市场机构养老床位供不应求的现状。其中,供给缺口比例可以看出各地区机构养老供需匹配问题,而供给缺口数量可以为各地区机构养老资源的补给提供参考。
为进行更直观的空间分析,将中计算出的机构养老床位供给缺口按数量大小进行分级,级数越大代表供给的缺口量越大,也是急需政府进行养老资源补给的地区。

表3 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机构养老床位供需缺口分级
05
结论与建议
中国目前养老机构划分方法的精细度不能满足对养老床位需求准确计算的需要使得养老机构划分方法不适用于分析养老床位的供给和需求。大多机构同时收养自理程度不同、养老需求不同的老年人,只有提出更精确的划分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每种床位有效需求提供测算。本文提出的估算各地区9类养老床位有效需求的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老年人养老意愿、老年人身体状况、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三个因素。与之前发表的其他估算方法相比,此公式更具逻辑性、精准性。
综上,本文对中国机构养老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借鉴划分机构养老床位类型的思路,建议国家统计部门将养老床位分类统计,以便清晰掌握机构养老的供给状况。第二,利用三个因素估算各类养老床位的有效需求,从而准确把握各地区养老床位的供需关系,避免高端养老床位入住率低,中低档位养老床位严重不足的问题。进而避免高端养老地产潜在的泡沫。第三,结合机构养老床位的划分方法及有效需求估算结果打造多元化机构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养老机构内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以维护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保证养老市场的稳定。
相关链接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中国城市规划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规划研究二所、详细规划研究三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2019规划年会 | 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机构养老设施供需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