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专业学术资讯 优质阅读体验


2019年岁末,“美术遗产”曾推出新年回馈热心用户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专著、画册、文创等多样化的纪念品,并收到积极响应。



吉林大学 吕盈池


首先,非常感谢“美术遗产”微信公众号赠书。我第一次听到“跨文化美术史”这个概念是源于湖南省博物馆的一个展览——“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议题。李零先生于多年前曾谈及自己所感兴趣的两个艺术史议题,其一是中国艺术史中的复古现象,其二是中国艺术史中的外来因素,后者似乎与跨文化艺术史研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跨文化美术史注重的是双向交流而非单一的文化输出,其学术视野更加宽阔。另一方面,跨文化美术史对研究者本人的要求甚高,语言能力自不必说,掌握东西方艺术史方法及材料并进行有效分析,这本身就是对知识结构多元性的一种挑战,这也正是其引人入胜之处。此次获赠《跨文化美术史年鉴 1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再次加深了我对跨文化美术史研究的认知程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写出一篇该领域的论文。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中央美术学院 郝健强


我自进入本科后,便开始关注“美术遗产”微信公众号,一年半以来,受益良多。似乎也正是通过“美术遗产”,我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参与“美术遗产”推介的讲座信息,阅读发布的讲座综述、图书资讯和学术论文,我的视野逐渐开阔。


恰逢“美术遗产”新年回馈,我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了知名瑞典籍中国美术史研究者喜仁龙的著作《中国早期艺术史》一套。自这套书于2019年8月出版以来,便一直在我的心愿清单之中,几乎天生是中奖绝缘体质的我能通过“美术遗产”获赠著作,实属幸运。


《中国早期艺术史》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写就,对于中国而言,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充满了反复的革命与战争,动荡的时局致使大量珍贵的中国艺术品被不可逆转地破坏抑或流失海外。而喜仁龙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处亲手拍摄或搜集到的900多张艺术品照片是《中国早期艺术史》重要的价值所在。能够将流散至世界各地的中国艺术品资料进行收集着实是一件难事,喜仁龙为搜集资料,游历了北美、欧洲和亚洲,拜访了众多公私收藏。另一方面,喜仁龙曾多次到访中国,亲手拍摄大量珍贵文物照片。虽然在喜仁龙写就本书之后,大量新发现的考古材料颠覆了中国艺术史以往的许多研究结论,但是这本著作对于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来讲依旧具有相当的价值。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苏州大学 陈雨星


感谢“美术遗产”微信公众号赠送的这本画册《尘封的盛世:探寻古代文明的无价宝藏》,分量非常重。同时也感谢“美术遗产”源源不断地推送知识和信息,可谓是文化遗产资讯的宝库,尤其是每年年末的总目录。


《尘封的盛世》这本画册汇聚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建筑、遗址、墓葬等历史遗产,并且有考古学与艺术史学者的权威解读,以及绘制精美的图片资料,使我沉醉于这些时间长河里的珍贵艺术宝藏,还有振奋人心、永不褪色的探险故事。人们对“永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历史上的每个人类文明都关注着死亡,也同样关注着死后的世界,这本画册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叙述着一段又一段伟大王朝对死亡和永恒的理解,各式各样的墓葬珍宝、建筑奇迹及隐含其中的历史文化,引人入胜,值得珍藏。再次感谢“美术遗产”,希望越做越好!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合肥工业大学 姚瑶


“美术遗产”微信公众号为我们不在一线城市上学或工作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探索文化遗产的平台,真心喜欢“会议资讯”和“图书资讯”两个栏目,让自己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融合前沿学科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创新,对于像我一样来自的设计学专业的同学更是十分有必要。


超级感谢“美术遗产”赠送的帆布袋!2020,我们一起变得更好!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


值此“美术遗产”微信公众号注册四周年之际,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的领导、老师与同学!感谢“美术遗产”所有用户和读者!感谢提供本次活动纪念品的山东美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以及山西省高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一周年纪念:编者篇

“美术遗产”一周年纪念:作者篇

“美术遗产”征稿启事

“美术遗产”三周年纪念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四周年纪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