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品质提升】城市规划与设计语汇系列专题之五: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础。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重建生态平衡,才能使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是能满足当代的需要而同时不损及后代满足其本身发展需要的发展,它强调利用、保护及巩固社会及自然资源,从而使生活所依赖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提高开放空间的可达性、交通便捷性、水资源管理、提供可替代能源、以及提高建筑节能则是可持续生态设计的基本目标。

1城市蔓延



城市蔓延是指分散的、低密度化的、依赖汽车的城市发展形态,表现为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蛙跳式的空间发展模式。近年来,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呈现出蔓延的发展态势,并衍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图:低密度蔓延的美国城市


图:蔓延所导致的交通拥堵

2内向型建设



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内向型建设通过对已建成区的土地进行一次或二次开发,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减少城市外围地区占用林地、农田作为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保护生态环境。


图:建成区空地开发——对建成区内的空地进行开发


图:棕地开发——对工业、交通等废弃用地进行开发利用


图:开发强度提升——对利用效率较低的用地进行二次开发


图:产业预留地开发——对产业区内的保留建设用地进行开发


图:土地用途转换——将原有仓储、轨道等用途的土地转化为建设发展用地

3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可以定义为对环境的承诺。作为单独的一项原则,可持续性意味着通过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对土地管理负责。达到可持续性更具体的途径需通过其他原则来实现和强化。

4雨水管理



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的技术手段。


图:雨水处理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图:城市雨水管理不善造成的灾害


图:雨水排放。降雨时,降落到不同地点的雨水瞬间流走的比例。硬质地面过多会导致雨水流失率过高,加大雨水调蓄压力,造成城市内涝。


图:雨水渗透。通过设置渗透沟,可有效提高雨水渗透的比例。


图:雨水收集利用。采取一定的方法将落到地面的雨水汇集到蓄水池或雨水湖加以利用。

5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是指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部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相对郊区农村气候来说是个气候岛,例如城市热岛、干岛、雨岛、烟霾岛、雾岛等。城市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很大,城市气候是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的明显表现。

6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候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


图:德国某城市城区明显的热岛效应


图:在城区周边设置绿环及风廊,应对城市热岛效应

7城市风道



又叫做城市通风廊道。在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容易堆积。通过风道,可以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雾霾等污染物吹走。


图:设置公共与私人绿地,控制城市风道,风道内建筑控制高度,设置绿色屋顶。


图:微观风道与地标空气流动验证


图:屋顶绿化


图:耐旱植物

8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根据建筑屋顶结构特点、屋顶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通过一定技艺,在建筑物顶部及一切特殊空间建造绿色景观的一种形式。

屋顶绿化主要优点包括:

  • 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

  • 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

  •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保温隔热,减少空调使用,节约能源;

  • 消除城市噪音;


图:广泛得到应用的屋顶绿化


图:屋顶绿化能够显著降低屋面温度


图:某城市交通噪声分布


图:城市设计方案噪声模拟分析

9噪声控制



城市噪声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城市噪声干扰居民的工作、学习、休息和睡眠,严重的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在城市设计中,通过对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等方面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噪声,改善居住环境。


图:设置隔声墙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造成的噪声污染。


图:连续的临街建筑界面(街墙)能够有效减小机动车噪声的影响范围。

本期内容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金山、曹韵供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