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名城会客厅

“普遍连系,整体把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在对待北京老城保护和复兴工作中所必须拥有的理念。中国古都规划的象天法地匠意和阴阳五行系统的运用,使其具有独特的城市形态,可谓独树一帜。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我们仍要坚持维护北京老城的整体格局。因为,这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一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便无从谈起。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好北京老城这座千古之瑰宝,万代之奇观。

——朱祖希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朱祖希

中国文物学会特邀专家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它的一张金名片。有人用“旷千古之瑰宝,超万代之奇观”来形容,似不为过。因为,保护、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一份重要的责任。


纵观整个世界城市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规划独树一帜,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国古代所形成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早已引起了当今城市规划师们的极大注意。


“普遍连系,整体把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在对待北京老城保护和复兴工作中所必须拥有的理念。


明清北京城,即我们所说的“北京老城”,是我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它在城市规划设计上的成功,正在于它是在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以“象天设都,法天而治”的非凡手法,来集中体现出封建帝王“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主题思想。它通过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原计划围合整个内外,后因当时国库拮据,只修了南面,即后日所见的外城),这一系列层层拱卫,逐次向外延展的整体观念,并由中轴线上突出的中心建筑群、城墙城门,和由此形成的棋盘式街道和数以千计的四合院,组成了一个王相呼应、王相辉映的平面布局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清北京城平面复原图

(图片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已故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说过:

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完整地表现出伟大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的。这整个体形环境,增强了我们对于伟大祖先的敬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对于祖国的热爱。


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即把天、地、人作为宇宙的大系统,追求的是天、地、人三者的谐和,即与万物的和谐统一,并以此为最高理想,用以指导都城的规划、设计(北京紫禁城前朝的三大殿以“太和”“中和”“保和”命名即是最好的体现)。中国古都规划的象天法地匠意和阴阳五行系统的运用,使其具有独特的城市形态,可谓独树一帜。


换而言之,在我国“从来立国者,必首隆庙社之规,崇建阙廷之制,所以象辰极,抚寰区”。因之,我国的都城营建从选址、规划设计、修建完成,都要符合天地的“阴阳五行、四象五方”之说,即东西南北中,紫禁城就处于金城四方的核心,即中方位置。同时,又要恪守“王者居天下之中,礼也”,具体说来,就是“天子居中”,体现君权神授,天下归心。在意象上则是以王城、皇城、内城、外城,层层拱卫,形成一层围一层,一方套一方,坚固雄伟,方正严整。这种方形“城中村”和“主轴朝南,左祖右社”,以及由此形成的棋盘式街坊,究其根脉都源自《周礼·考工记》的王城制度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元大都平面复原图

(图片来源:北京印迹网站)


什刹海、北海、中南海,自北京城的西北角蜿蜒而来,犹如一串硕大无朋的翡翠,镶嵌在北京城中。碧澄的湖水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这片湖泊原是永定河在自东北向南迁徙过程中留下的高梁河故道。元代刘秉忠在规划建设大都城时,将这片天然湖泊全部揽入城中。明建北京城时,城址略有南迁,但这片湖泊亦仍属于城中。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明北京与元大都位置变迁示意图

(图片来源:《古都北京》王南/著)


把一片面积达数十公顷的天然水域全部揽入都城的规划建设之中,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带来无穷的情趣,这实在是千古以来城市规划史上的大手笔。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曾深情地说:

中国的理念是十分深远和极为复杂的。因为,在一个构图中有较以千万计的建筑物,而宫殿本身只不过是整个城市连同它的城墙、街道等更大的有机体的一部分而已……这种建筑、这种伟大的总体布局,早已达到了它的最高水平,它将深沉的对大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


毋庸讳言,随着岁月的流逝,北京城的整体格局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尤其是作为北京老城标志的城墙、城门……所剩无几,作为“棋盘式”道路格局重要组成的胡同、四合院,也已遭不同程度的拆毁,中轴线本体的格局也有缺失等。


但是,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我们仍要坚持维护北京老城的整体格局。因为,这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一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便无从谈起。


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好北京老城这座千古之瑰宝,万代之奇观。


注:文章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侯兆年:北京文物建筑保护的理念

倪玉平:明清时代的大运河与北京城

马炳坚:以新总规要求为统领, 搞好老城风貌保护和恢复性修建


您与京城,一之隔!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朱祖希:维护整体格局是北京老城保护的基础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