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编者按:M50创意园曾以鲜活蓬勃的涂鸦艺术生态闻名全国,短短600余米,却是上海涂鸦的“大本营”。这里先后引进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户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各类文化创意机构,营造了苏州河畔浓厚的艺术创意气息。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苏州河地名故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出品


M50创意园所在位置(星号处)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Foo Sing Flour Mills

M50创意园

地址:莫干山路50号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M50创意园的涂鸦墙


M50创意园前身


1937年,徽商周志俊在今莫干山路50号处创办信和纱厂,该厂前身为青岛华新纱厂。

1937年12月日军从三面包围青岛,国民政府采用“焦土抗战”政策,炸毁青岛日商九大纱厂,下令民族企业内迁。青岛华新纱厂与重庆华西公司签约,连夜拆卸精纺机20000锭;织布机200台装船。计划经上海转江轮运赴重庆,到“大后方”建厂。

1937 年岁末设备运抵上海后,发现长江口已被日军封锁,货运物资无法通行,青岛华新纱厂内迁重庆计划搁浅。在货物滞留码头的日子里,青岛华新纱厂常务董事周志俊心急如焚,机器运不走,青岛也回不去。随后他毅然决定闯荡“上海滩”。

1938年春,周志俊在上海苏州河畔莫干山路50号买地,用青岛华新纱厂设备入股90%,以英商名义在香港注册成立信和纱厂;随后又创办了信孚印染厂和信义机器厂;并开设久安信托公司、茂华银行等,将投资扩展至金融领域。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信和纱厂创办人周志俊


信和纱厂前身青岛华新纱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原本就有很好的基础,故在1938年上海厂房建成开工后,生产持续向上。到抗战胜利后,其细纱锭数达到74276枚,布机台数为253台。1939年,上海棉纺织工业最早建立的同业组织即华商纱厂联合会对信和纱厂进行了商标认定。同时,周志俊聘请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颜惠庆担任董事长,邀请当红影星,民国第一美人“蝴蝶”为该纱厂的“爱国蓝”布旗袍代言,使之成为当年上海滩最流行的服装款式。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爱国蓝”布旗袍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信和纱厂“五子登科”商标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1951年信和纱厂申请公私合营,定名为公私合营信和纱厂,是普陀区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1960年10月,改建为粗疏毛纺织厂,更名为公私合营上海信和毛纺织厂,1962年改为上海第十二毛纺厂。1994年改为春明毛纺厂。1999年停产转型。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M50今昔对比,信和纱厂正门口的老建筑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成为创意园区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2000年起工业园区业态调整,引进了以视觉艺术和创意设计为主体的艺术家工作室、文化艺术机构和设计企业,历经八十余年的老厂以上海创意产业发源地的面貌获得了新生,2005年4月被命名为“上海M50创意园”。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园区占地面积约41亩,建筑面积41606平方米,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50余幢,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较为完整的民族工业建筑遗存片区。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M50案例展—“从水岸滨河到活力普陀,文化点亮苏河”展览实景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园区内随处可见的装置、涂鸦、艺术海报


上海涂鸦文化的策源地


作为最早一批转型创意产业的工业园区,M50 最初进入上海市民视野的,可能就是园区外沿着莫干山路的600米涂鸦墙了。


涂鸦(Graffiti)意为在墙壁上随意涂写的图案或画作。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纽约布朗克斯、布鲁克林和哈林的涂鸦,最初只是一些帮派少年为占据地盘而胡乱涂写的图案。1970年代传入欧洲之后,涂鸦逐渐撇清帮派意识,成为城市街头艺术,并迅速爬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地铁、旧厂房、地下通道、街道。


作为转型创意产业的标志性行动,M50对城市街头涂鸦的接纳,显示了上海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尊重。“原本这里挺破旧的,显得有点萧条,涂鸦让人很震撼,街道也由无趣变得活跃起来。”周边的居民说。


这一创举鼓舞了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在上海创业、创作、生活,M50俨然成为上海的文化艺术聚集地。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工作室以及小剧场、咖啡馆等在这片园区蓬勃生长起来,M50 成为苏州河边一片舒适的艺术生活圈。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十几年过去了,新涂鸦作品层层叠叠地覆盖着老涂鸦作品,不断有知名或是不知名的艺术家为这里的涂鸦文化增添异彩,为上海孕育出一道潮流文艺景观,就像创意本身一样,推陈出新,挑战固有才是保持艺术锐度的关键。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园区内以纱厂时代为主题的墙绘随处可见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2019年5月,法国涂鸦艺术家“柒先生”的作品展《弄堂里厢》在M50的M艺术空间举办。有趣的是,他还在园区的角落里藏了许多幅作品,并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


最近,由于“天安千树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年初营业,600米围墙(围挡)被拆除一半,在M50创意园内部又规划出了新的涂鸦墙,并举办了快闪涂鸦活动,继续延续着上海涂鸦文化标志地的旗帜。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新的涂鸦天地


未来,苏河边的文艺之芯


M50所在的苏州河驳岸如一座半岛伸入到河中,随着北侧千树广场的逐步建成、相连相通,整片“半岛”必将成为一坐集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乐园,成为苏州河的文艺之芯。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出品: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
指导单位: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

供稿:城市考古团队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近期热门文章▼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城市设计特约编辑招募计划,后台回复“特约编辑”。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阅读苏河丨M50创意园,苏河畔艺术策源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