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名
地名是一个地区历史记忆的承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说北京城是座开放的博物馆,“地名”就是各种“陈列品”的说明书。近年来,北京市的地名保护与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栏目旨在向公众更好地普及与展示地名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2
罗保平
北京地方志协会副会长

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的是北新桥和新街口。

北新桥
我们先说北新桥。
北新桥就在城里往东直门走的那个十字路口。但是那地方没桥,全是大马路。这大马路上怎么来了个“北新桥”呢?所以后人就给它编故事。
编的什么故事呢?明代初期那会儿刘伯温姚广孝建北京城(其实也不是明代初期建的,但是民间故事就这么讲的),有一条恶龙过来了。姚广孝是出家人,法术非常高强,那恶龙打不过他,姚广孝就把这个恶龙逮着了,找了一个井,就把恶龙关到了水井里面。

据说这个水井就在现在北新桥十字路口的东北角。
原先那里有一个京都庙,庙里有一个水井,传说就是关恶龙的那个水井。

所以后人有好事者到那以后倒铁链子看有没有,倒了一屋子铁链子还没到底,就听那井里嗡嗡乱响,吓得那帮人又把铁链子放回来了。
那么这个龙给圈到井里之后,扭头就问姚广孝:“我什么时候能出来呀?”
姚广孝一指说:“你看到没有?什么时候这桥变旧了,你就出来了。”
所以这个地名就变成了“北新桥”。
其实这是个故事。
那么这个“北新桥”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一下乾隆时期的北京地图。

这里给了我们两个信息:
第一个,在北新桥十字路口的东南有一个大水塘。
第二个,在北新桥的十字路口,还真有一座桥。但是这个桥是南北向的,不是我们通常说的东西向的。
根据这个桥,再根据那个水坑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当时还有一个小河沟,是奔着西北流的。
在这个水坑的边上,有一个板桥胡同,明朝就有“板桥”这个名字,而“北新桥”是清朝出现的。
也就是说当初上东直门那边,实际上走到北新桥,是向南边拐了一个小弯,过板桥,然后奔东直门。

到了清代以后,大家感觉往那边拐的小弯太变扭了,所以就把路给取直了,就在这小河沟上盖了一个桥。
说白了就是“板桥北边的新桥”。

新街口
我们回头再说说新街口。

北新桥和新街口正好一东一西,都是北京重要的商业区。
新街口怎么叫“新街”呀?其实这也要从历史的角度讲。
当初,新街口往西走是奔西直门,从新街口再往北没有道路,因为最初积水潭的面积比较大。所以说从那个丁字路口往北走不远就是积水潭的湖边上。

但是到了明代以后,积水潭逐渐水源减少,就内缩了,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六海(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后海、西海)。
新街口往北边原先湖边上的那些小土路慢慢有空地了,有了空地以后,老百姓就在那边盖房子,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新街口以北的很多街巷。

因为它们比南边的房子修建得晚,所以这条路盖好以后就给它取名为“新街”,那么这个路口就叫“新街口”。

所以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内容来源:地名与地理信息管理处
视频制作:光明网
内容编辑:北京印迹编辑部
文章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地名 | 胡同与蒙古语无涉
北京地名 | 砖塔胡同:胡同里的塔影
北京地名 | 金鱼胡同的世纪风雨
北京地名 | 九湾胡同:北京现今拐弯最多的胡同
北京地名 | 牛街:最牛最火的北京清真美食胡同
北京地名 | 大栅栏:杂而不乱,媚而不俗
北京地名 | 史家胡同:半个中国的活历史
北京地名 | 秋意浓,西郊线带你赏美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北京地名 | 北新桥与新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