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杂志第10期和第11期连续刊登了8篇“中规院杯”第8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暨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今天,我们隆重推出的是获得一等奖的论文:
题目:城镇化中的“潮汐演替”与“重心下沉”及政策转型——权力–资本–劳动禀赋结构变迁的视角
作者: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郝晋伟。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城镇化的发展也进入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的“潮汐演替”和“重心下沉”亦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文章在回顾既有城镇化解释框架的基础上,立足结构性、差异性、连续性和要素的内生性,在考虑要素自由流动和要素禀赋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权力–资本–劳动”禀赋结构变迁视角的城镇化解释模型,提出了“权力干预–资本边际收益差异–资本流动–劳均资本变化–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资本配置差异–非正式权力结构差异–内化为新的正式权力结构”的解释逻辑,并做了初步的实证检验。最后基于解释模型,从城镇化的状态变化、主体转换和政策演进三方面对城镇化政策进行了探讨。
图1 城镇化中的“潮汐演替”和“重心下沉”现象
Fig.1 Bidirectional population flow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ownward structural changes of urban system in urbanization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城镇化的市场属性和社会属性内涵
Fig.2 Market attributes and social attributes of urbanization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基于“权力-资本-劳动”禀赋结构变迁视角的城镇化解释模型
Fig.3 Explanation model for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power-capital-labor” factor endowment structure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4 模型中四类空间示意
Fig.4 Four types of spaces in the model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5 资本边际收益倒U型曲线
Fig.5 Inverted-U curve of marginal revenue of capital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注:MRK为资本边际收益,K为资本规模,K*和K*’为资本边际收益拐点。
图6 模型中UA, UB空间资本边际收益变化示意
Fig.6 Changes of marginal revenue of capital in UA and UB in the model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7 UA空间和UB空间MRK达到临界状态过程示意
Fig.7 Critical point of MRK in UA and UB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8 1979-2012年资本存量增速变化情况
Fig.8 Changes of capital stock growth r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1979-2012
资料来源:人大经济论坛(http://bbs.pinggu.org/),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永续盘存法计算所得。
图9 通过公共服务供给和制度建设调控区域资本边际收益曲线拐点和促进区域要素平衡(左图:中西部地区,右图:东部地区)
Fig.9 Regulation of inflection point in the curve of marginal revenue of capital and consequent factor flow balance through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institution (Left: central and west regions; Right: east region)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注:MRK为资本边际收益,K为资本规模,K中西*和K东*’为中西部和东部的资本边际收益拐点。
图10 计划式干预政策(分级规模控制和资源上收)中存在的悖论
Fig.10 Paradox in planned policies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好像很复杂呀,感兴趣的童鞋请关注本刊第11期,认真研读吧。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