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改编自《中国公共健身空间的历史演进》,有部分顺序调整和内容删节,章节标题略作调整。
作者:刘平浩,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讲师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重文抑武之下,运动精神何处安放


(1)古希腊健身房中的健身运动内容在初期同战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标枪、摔跤等都是重要的训练内容。随着城邦之间的战争逐步由和平的体育竞技所取代,健身房的健身项目也向竞技项目转变,并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和内容。
(2)古代的武官在地位上往往低于文官,其背后的原因不仅是重文抑武的社会偏见,更是皇帝对于“武官势力过大”的深层次担忧。武官往往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转为文官,而“武学”的出现则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这也导致即便是“武学”最鼎盛的明代,儒学经典也依然是教授的重点。
健身文化引入与国术再兴












小巷大街都变成了运动场


(3) 日本“辣椒操”(Radio Calisthenics)产生于1928 年,其源于美国20 年代Metlife公司通过广播播放15 分钟的健身操的方式,采取相同方式播放健身操音乐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健身操运动中,因此也被称为“广播体操”。这一模式后逐步传入中国,因日语发音类似“辣椒”,故也被称为“辣椒操”。



当健身成为生活方式





中央电视台《健美五分钟》
图片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945249/


超级猩猩单车健身房
来源:https://www.iyiou.com/p/62191.html
经历了70年代的“职业训练室”、80年代的业余“训练馆”、90年代的大众“健身房”以及21世纪至今的“健身俱乐部”的演化过程,“健身室”的空间也从品质低下、功能单一向着舒适而多元的方向发展。
独具中国特色的健身空间发展轨迹



点击图片,阅读城市设计近期热门文章 ▼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中国的公共健身空间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