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城市数据派主办的
第一届全国规划行业大数据应用优秀机构
评选活动于2018年成功举办
在50余家机构的积极参与下
颁奖典礼在2018年7月北京圆满举办
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第一届成果汇总了约230项大数据项目
形成近800页的《评选报告》
点击下载该报告

2021年城市数据派重磅推出
第二届全国规划行业大数据应用优秀机构评选
本届活动收到了众多机构提交的
大数据实践与研究项目成果
感谢所有报名机构的大力支持!
此次报名参选机构类型多源
包括传统规划设计机构、
交通设计机构、
建筑设计机构、
勘察测绘机构、
自然资源相关部门、
以及大数据研究中心、信息中心、
新兴的前沿数据科技公司等
参选成果总数也大大超过上一届
提交的成果类型非常丰富
涵盖国土、交通、规划设计项目、
软件工具研发、平台开发搭建,
以及各类专利、软著、论文、著作等类型
6-8月将开启参选机构成果展示
我们将通过城市数据派微信
以及城市数据派官网
www.udparty.com
展示参选机构提交的部分成果
9月将重磅发布第二届参选成果报告
及举办颁奖典礼现场公布评选结果
关注城市数据派不错过精彩!
第二届全国评选参选机构介绍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有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双甲资质,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规划设计机构之一。全院设有管理部门5个、专业生产所11个,在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综合认证。
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上,我院有四大特色:
1、创新规划量化分析方法论:创研了全过程规划编制量化分析方法,提升了规划量化分析理论的系统性。
2、创新规划量化评估技术:建立一套以多源数据为基础、以城市规律认知为重点的开放式规划量化分析指标体系,提高规划认知理性与客观性。
3、创新规划决策支撑技术:建立一套可评估、可模拟、可推广、可扩展的规划应用算法模型体系,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4、创新规划编制工作模式:建立融合量化查询、分析计算、智能模拟、协同工作于一体的线上编制平台,提升规划编制效率与智慧化水平。
以下大数据项目成果仅为该机构提交的部分参选成果展示,想看到所有大数据项目成果及关于项目的更多介绍和使用技术? 期待城市数据派9月重磅发布【第二届全国评选报告】,将汇总所有参选大数据项目成果详细介绍!
本研究基于服务产业规划编制的视角,采用近40年的启信宝工商企业大数据、城乡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分别从宏观层面武汉市产业发展规律、宏中观层面产业时空演变特征与中微观层面产业空间选址布局关联因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形成了服务规划编制的产业多源数据库,构建了含三大类、七中类、十五小类的产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探索了基于多源数据的产业发展综合评价量化技术,分析并揭示了武汉市近40年的产业时空发展规律;二是探索了一套基于动态时间维度分析产业时空演变特征的量化技术方法,能够较好的指导武汉市产业空间优化与布局;三是初步探索了基于相关性指数分析市域全行业之间关联布局的量化分析方法,以及基于最临近指数、企业密度与企业占比指数综合识别产业选址空间关联因素的技术方法;可应用于产业空间选址布局等内容。
基于区位熵与波斯顿矩阵的各行业空间区位优劣势分析图
基于局部Getis-Ord G指数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热点分析图
基于最邻近指数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城市绿地关联分析图
本研究借助现状土地利用、手机信令、网络poi等多源数据,构建城市人口静态行为空间分布和动态住职、住娱出行特征分析框架,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对象开展城市人口行为空间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各类空间行为活动、出行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受到用地、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显著。
本研究一是通过骑行指数、骑行特征、骑行分布等一系列量化指标,对武汉市慢行交通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二是通过对通勤、通学、接驳公共交通、生活服务以及健身游憩五类基于目的的慢行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将慢行交通系统分为“三级(主体网络体系、基础网络体系、休闲网络体系)五类(通勤慢行、接驳轨道慢行、通学慢行、生活服务慢行、娱乐健身慢行)”。三是慢行交通网络体系优化,将影响慢行的要素划分为竞争性和吸引性两类要素,建立慢行空间的影响要素模型,结合大数据应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依据权重模型得出慢行道的分级体系,指导慢行道系统布局规划。四是选取汉口租界区作为示范区,采集区域内道路停车密度、摩拜单车数据、轨道站点分布、特殊吸引点、道路宽度等数据,利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对传统的基于目的的慢行网络体系进行修正、优化。
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是反映城市空间品质的典型样本之一,通过对街道空间品质的量化测度,可以反映不同城市区域、不同功能与不同等级街道的空间设计要求。传统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方法主要通过现状调查建立的指标体系结合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而城市影像大数据和影像分析是近年来在城市数据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本次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三环内)为例,设定中心城区道路体系完善的片区为研究范围,对街道的街景全景影像进行取样和针对性分析研究。一方面通过街景影像数据,建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对影像进行机器识别与分析,形成若干量化测度指标;另一方面通过传统街道空间品质识别手段,利用人工调查、空间句法等方法形成若干传统指标。
结合国内大城市和武汉市相关街道设计导则和项目内的关注重点,通过地域性、人本化和操作性三原则,明确用于本次指标体系的最终指标,并通过调研和专家打分明确指标的权重因子,最终从街道功能空间、街道空间设施、街道视觉感受和街道风貌感受四个层面建立包含15个指标的武汉城市街道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反映城市街道空间品质。
武汉市中心城区行人数量分布图(200mX200m网格)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及时审视行业和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发展理念,全面梳理规划编制中的各类数据应用需求,为规划师量身打造出一款集成多源数据服务、可视化分析工具和算法模型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助力规划师快速掌握大数据、智慧化等新技能,应对规划转型期的挑战,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平台融合多源数据,凝聚规划智慧,建立协同平台,打造可评估、可模拟、可协作的全新规划模式。在模块设计上,平台结合实际规划业务需求,面向数据指标分析、现状分析、方案设计、成果制作四大规划编制流程,实现了对规划工作各个环节的全面对接。
最近有朋友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推文?因为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或“在看”,没有把我们“星标”,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加“星标”,不迷路!看完文章顺手点点“赞”或“在看”,就可以准时与我们见面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派):大数据如何创新规划量化分析、评估、决策支撑及编制模式?丨第二届全国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