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2018年,南京提出并实施了“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励创新、最适合创新、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也明确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在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进一步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2019年,集团承担了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课题,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工作,聚焦南京创新发展态势,发现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南京创新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建议。区别于传统采用研发(R&D)经费支出等维度来测量地区创新量,本研究采用手机信令数据、“创头条”平台数据、国家知识产权数据等大数据资源,从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成果与转化等方面对南京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同时,对标城市选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群核心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主要城市,分析南京与全国重点城市相比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差距。



创新人才集聚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01 人才留存率不断提高,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运用通信运营商的位置数据,对江苏省十三个地市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才的留存现状进行分析。数据表明,2017年到2018年本科生留存率从20.65%增加到23.34%,研究生留存率从32.77%上升到37.42%。由于南京拥有的高校资源以及硕士点、博士点数量在全省占绝对优势,虽然苏州在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留存率高于南京,但南京留存人才总规模在全省各城市中最多。从年度变化来看,南京市无论是本科人才留存率还是研究生及以上人才留存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为南京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支撑。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1 2017年、2018年全省本科人才留存率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2 2017年、2018年全省研究生及以上人才留存率

02 高端人才集聚优势明显,创新人才留存率在省内相比整体较高,呈现增长趋势
2018年,全省拥有的两院院士中,有56.9%的工程院院士和93.3%的科学院院士分布在南京,居于全省首位。2018年,江苏省建议资助杰出青年共计17名,其中13名在南京。在2018年评选的“333工程”人才中,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人才南京占有66.2%。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3 全省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分布情况(人)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4 江苏省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建议资助人员分布(名)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5 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人才拥有率对比

从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以及“333工程”人才等高端人才分布情况来看,全省高端人才主要聚集在南京,苏州虽然人才留存率高,但是高端人才的吸引程度和密集程度远不及南京。


创新主体发展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01 创新主体发展与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亟需加以培育
根据“创头条”互联网平台“双创地图”数据,截止到2019年6月,从南京与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双创主体数量对比来看,南京落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与成都、杭州、重庆等城市也存在差距,与武汉基本相当。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6 南京与全国重点城市“双创”主体数量对比(个)

02 位居省内第一梯队,需量质并重
从江苏省十三地市对比来看,虽然南京与苏州同处省内第一方阵,但苏州市的创业公司、投资机构、双创平台单项数据和总数均处于全省首位,南京次之。二者投资机构与双创平台的数量相当,但苏州创业公司的数量要远多于南京,可见苏州更多的依靠企业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创新更具市场化。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7 江苏省十三地市“双创”主体数量情况


商标注册及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01 商标注册数量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在同级别城市优势不明显
根据中国商标网数据,整理全国所有城市商标申请件数、注册件数,从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和排名情况来看,南京商标申请件数位于第16名,注册件数位于第15名,除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相对于强二线城市,并没有明显优势。从南京与三大都市群、长江经济带区域主要城市的数据对比来看,南京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落后于杭州、成都、重庆、武汉等强二线城市。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8 2019年第一季度南京与全国重点城市商标申请件数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9 2019年第一季度南京与全国重点城市商标注册件数

02 创新成果质量较高,处于省内领先位置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季度公示数据,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上领跑全国。南京在全国位居第六,处于全国前列,领先于杭州、成都、武汉和重庆等重点城市。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情况来看,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依然领跑全国,南京位于第四名,处于全国前列水平,领先于杭州、成都、武汉和重庆等重点城市。

南京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国位居第六,但发明专利授权量位于第四名,处于全国前列水平,领先于杭州、成都、武汉和重庆等重点城市,申请专利质量较高。与省内苏州相比,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均高于苏州,处于省内领先位置。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图10 全国城市2019年二季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TOP20城市


问题与对策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总体来看,在创新人才方面,南京市的人才新政促进了高层次人才总量的增长和高端人才集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本硕及以上学历人才留存率不高、高端人才集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在创新主体方面,创业企业、双创平台及投资机构等方面总量虽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城市尤其苏州比较来看,更多地依赖行政导向和行政手段,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导致创新机制不活跃。整体来看,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但创新环境及创新生态系统并不完善,使得教育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创新优势,创新潜力也没有充分发挥。创新主体、创新成果与转化等多个方面,与国内一线城市有不小的差距,也影响了城市创新经济的发展。

未来南京市在创新人才方面,应该注重人才优先,集聚创新发展源动力。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尤其两院院士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传帮带机制,精准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城市创新经济发展。

在创新主体方面,应坚持市场导向,提升创新主体活力。打造瞪羚企业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鼓励大企业和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大力推动G42创新走廊、江北新区等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一体化。鼓励建立和运营专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加快引进建设高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通过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发展新兴产业、建设创新载体。

在政策支撑方面,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源头作用,继续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强化需求导向的创新成果供给,发挥企业在创新项目研发投入和组织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创新中介服务机构走市场化路子,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活力。


最近有朋友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及时看到推文?因为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赞”在看,没有把我们“星标”,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星标”,不迷路!看完文章顺手点点“赞”在看,就可以准时与我们见面了~
【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派):【学术视野】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创新发展研究丨城市数据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