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第三届“联合国全球道路安全周”,借此机会我们想和您分享一篇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全球主任Ani Dasgupta与著名建筑师、城市设计大师扬•盖尔(Jan Gehl)的独家对话,探讨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如何让儿童及所有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更加安全。 对话嘉宾: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全球主任Ani Dasgupta与著名建筑师、城市设计大师扬•盖尔(Jan Gehl) 1 今年“道路安全周”的主题是“儿童与道路安全”。为什么儿童对于建设安全城市如此重要? Jan:我想先说一个故事。我最近在越南河内遇到了一名女士,她刚从哥本哈根回来。她问我哥本哈根是否也有婴儿潮,我说,‘恰恰相反,200年后可能丹麦人就所剩无几了。’但她不信,因为她在丹麦看到有许多幼儿在人行道上行走,有的自行车载着好几名孩子,小朋友与父母一起在自行车道上骑车,孩子们步行去上学。我的孙女今年7岁,她可以放心地在连续不断的步行道上行走。这些对于儿童的生活来说是一个重大改变。我总说,能看到许多孩子的城市,生活质量肯定不会差。 Ani:我在印度长大。不管是钦奈、德里还是孟买,在几乎所有的印度城市,你都有可能被人推倒或被车撞倒。无法保证儿童安全出行的城市就不是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事故是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2 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城市,如何说服城市领导者将以人为本的政策放在首位? Jan:库里提巴或波哥大的政策是提高穷人出行的便捷性,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经济条件,而不是让他们在缓慢的公共汽车上挤三个小时。我们需要这样的政策。在哥本哈根,我们就鼓励步行和骑车问题讨论了50年,最终这已经成为从市长到普通市民的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当你改变了大家的思维方式,人们就会拥护这个政策。 Ani:我完全赞同。但问题在于我们没有50年时间。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能够避免产生严重的锁定后果。我最近访问了印度加尔各答,市长告诉我他们正在禁止骑车、扩展道路。但加尔各答开车的人群仅占人口总数的7%,这项政策其实非常不合理。我们如何才能加速思维方式的变革? Jan:人们对于不了解或未曾见过的事物从不会提出要求,因此必须确保人们了解所有的备选方案,从库里提巴、波哥大等做得更好的城市中汲取灵感。同时,从社会成本考虑,市民每骑车1公里,社会就能赚42美分(约2.6元人民币),而每开车1公里,社会就会损失20美分(约1.2元人民币)。很明显,骑车的社会成本更低,而且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节省老年的医疗卫生成本。 Ani:这也是能力问题。我访问过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与当地市长进行过交流。许多城市没有能力快速修建地铁新线路和公交系统以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 Jan:即使在中国,我们在上海工作时发现当地已经逐步意识到,以前采取的以车为本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3 我们如何将哥本哈根等欧洲城市的成功经验在其他城市推广应用? Ani:在我们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工作的地方(如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土耳其),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比如我自己的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并未拥有汽车。汽车是一种社会追求。我们在努力说服城市接受少开车的益处时,必须意识到这一事实。 Jan:没错,但我们能利用这些激励人们,表明以人为本的政策能够带来巨大改变。南美各国的市长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认为,人具有普遍性——我们的身体构造相同、感觉相同,因此解决方案也可以具有普遍性。那些提升了哥本哈根生活质量的举措,同样也对印度等其他地方的城市有借鉴意义。 更多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