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2021年10月2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共同组织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顺利召开。


01

会议概况


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顾朝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常务副院长范钟铭、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袁奇峰、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杨晓春、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技术总监李锋等专家参会。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局长孙佾主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文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和深汕管理局领导、深汕合作区属相关部门领导等出席了会议。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02

领导发言


丁强副局长介绍了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和思路,深圳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上下联动推动的编制要求。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省内、乃至全国少有的增量发展为主的飞地新区,承担着辐射带动粤东地区、建设深圳都市圈副中心的特殊历史使命。一方面,合作区是站在深圳巨人的肩膀上,吸纳深圳四十年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合作区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与所处外部环境与深圳不同,需要探索合作区特色的发展路径。


文维副主任回顾了合作区发展历程,强调了合作区建设“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2018年合作区启动的总规纲要编制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当前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背景下,如何创新城乡融合统筹、生态本底保护,如何充分衔接国家省市规划、纳入深圳规划体系,如何有效保障规划指导实施建设,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议题。


03

成果汇报


会议听取了《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阶段性成果汇报,结合基础条件特征、相关规划要求、现状评估与“双评价”,形成指导合作区未来15年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性方案。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04

专家建议


与会专家在听取了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后,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规划编制工作基础扎实,编制思路清晰,编制内容全面;规划在深汕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规划系统分析现阶段的发展重点,注重落实国家、省市战略要求,体现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提出的目标定位、空间格局、底线约束、要素支撑等符合实际。同时专家对合作区的未来发展与规划的深化完善,从区域协同、目标定位、产业动力、规划传导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邹兵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总规划师

合作区给予了重新审视深圳四十年规划建设经验教训的契机,在组团模式、底线约束、服务先行等方面有机会比历史上的深圳做得更好。


合作区经过总规纲要阶段的积累,其规划已经站在较高的起点,在对标深圳标准的同时,可进一步突显与深圳十个区的不同。


合作区有能力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关键区域,有必要挖掘在海洋科研、海洋能源等领域的潜力。


范钟铭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分院常务副院长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双区”驱动背景下,合作区需要做好先行示范,其中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尤为重要。


合作区龙头企业的引进已经初具成效,产业发展应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结合,并强化产业链延伸与差异化发展。


合作区在充分衔接国家、省市规划编制审批要求的基础上,应探索适应合作区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规划机制。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杨晓春

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合作区应充分发挥资源本底特色,规划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海洋空间、农业农村等内容。


规划中城市风貌塑造板块可以兼顾不同尺度、不同视角,以突出合作区海陆统筹、城乡融合的特色。


郭万达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合作区应延续对制造业的关注,并把制造业放入深圳都市圈来看,在都市圈层面形成“制造+服务”的格局。


规划应突出策略中产业集群的打造与城市动力的培育,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的形成与完善,推动产业迭代和产城融合发展。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顾朝林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规划评价评估输出结论时可以进一步突出关键数据,以将空间发展战略精准落位,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


规划目标定位体现了合作区山水林田湖全域全要素统筹的特色,在这一目标定位下,可继续做出规划实施传导方面的示范。


袁奇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规划需要思考“是谁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城市、怎么样做体制创新”三个问题,同时关注战略引领、设计先导、刚性管控、弹性实施四个方面。


合作区应积极嵌入区域城镇网络,剖析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定位的内涵与外延,与汕尾、惠东等周边城市共同打造深圳都市圈副中心。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李锋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技术总监

城市易达体系是交通的共同体,城市是活动空间的共同体,合作区需要构建共同体的中枢统筹


交通体系和服务保障是一个整体,规划可以进一步讲清合作区内部组团联系的目标、与周边城市连接的目标是否达成。


马向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合作区需要把握资源禀赋与外部机遇,遵循中国城市发展规律,培育自身创新发展动力。


规划深化过程中应继续创新应对新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并在营城模式、用途管制、传导体系等方面继续探索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平衡。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意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深化优化规划成果,为合作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优良的空间规划支撑。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专家观点根据现场发言顺序排序,依据现场发言内容整理而成,文字未经专家审核)




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空间规划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专家咨询会顺利召开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