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标题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而大都市的活力调动并引领着国家的发展。因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是各大都市共同的战略主题。在社会方面,国际大都市普遍面临人口趋于多元、贫富差距显著、社会风险扩大等现实问题,和谐、公平、活力、安全等也自然成为各大都市战略报告的关键词,例如伦敦市提出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可负担、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5]。在经济上,经过2008 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大都市通过培育战略型产业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与潜力空间提供良好的交通可达性。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活力来自于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各大都市普遍强调提升个体发展机遇以及塑造城市环境品质。在形式上,表现为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城市战略规划与决策,例如《2030首尔城市基本规划》(2030 Seoul Plan)便在公众参与方面实现了革新。在内容上,表现为提供更多的廉价住房、就业岗位和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例如《纽约规划——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PlaNYC: A Greener,Greater New York)提出在2030 年前为约100万新增人口创建家园,确保每个纽约市民生活在公园10 min 步行圈内,并建设更加安全、更具活力、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街道。积极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城市未来的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全球气候变化便是重要的隐患和风险之一。各大都市在本轮战略规划中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予以高度重视。其中纽约和伦敦设置了独立章节阐述城市如何缓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防备。报告均认为,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现的主要诱因,而大都市需要负起责任,率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其中,低碳绿色的交通发展战略是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3
国际大都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
纽约《纽约规划——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旨在通过设施建设与环境改造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了保持持续繁荣,纽约市认为面向2030 年的主要挑战包括人口增长、基础设施的老化与维护、保持经济竞争力、改善空气与水体质量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提出住房、公共空间、棕地整治(棕地Brownfields,指受到土壤污染、废弃及未充分利用的用地,如旧工业区等)、供水、交通运输等1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落实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规划认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为纽约与世界、与周边区域的紧密联系提供保障,为城市带来持续繁荣。面向未来,纽约市必须提供更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选择,并确保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与质量(见下表)。这一交通发展目标涉及3项战略和14项策略。3项战略分别为:改善并拓展可持续性交通基础设施和选择方案;减少道路、桥梁及机场的拥堵;维护并改善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的设施条件。14项策略包括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货运交通、航空运输等,策略重心在于加强公共交通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服务,减少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并有效应对设施老化带来的问题。 《纽约规划——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中的交通可持续发展指标伦敦《伦敦规划——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The London Pla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Greater London)是伦敦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报告指出伦敦2030 年的愿景为:在全球城市中独占鳌头——为伦敦市居民与企业开拓提供机遇,拥有最高的环境与生活品质,并在应对各种城市挑战尤其是气候变化中通过创新方式引领全球。该愿景由六大目标支撑,其中目标六阐明了交通的战略方向:为所有人寻找工作、经商及使用公共设施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运输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更好地利用泰晤士河,并为其他空间发展目标提供有效支撑(见下表)。 《伦敦规划——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中的交通核心绩效指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报告认为重点在于保证交通与用地开发的一体化,并加强伦敦市内外交通联系功能。在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发展方面,其策略包括通过用地优化与相应的停车管理措施减少小汽车使用、为公共交通系统扩容提供用地保障、对地区开发进行全面的交通影响评估等。在增强伦敦市内外交通联系功能上,提出包括提升空港的运营与集疏运效率、建设轨道交通穿城快线及自行车高速通道(见下图)、优化货运通道及设施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措施,涵盖航空、公共交通、停车、货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通过设施建设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伦敦市客货运输体系。大伦敦规划自行车高速通道东京《2020年的东京》(Tokyo Vision 2020)是以日本复兴和东京发展为目标制定的城市战略报告。报告认为,东京的发展承载着日本复兴的重任,必须吸取东日本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加强城市抗灾能力,并有效应对全球变暖、超老龄社会及经济长期低迷的状况,继续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复兴与发展的主题下,报告提出通过陆、海、空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提升东京的国际竞争力,并将交通战略导向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国际领先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强化东京都心、临海副都心等重点地区的交通服务水平,带动地区发展与城市更新。 在提升枢纽功能方面,重点推进首都圈内(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等)基础设施的协同,并着力改善枢纽的集疏运条件。通过加强东京、横滨港口一体化形成海港的规模效应;增加羽田机场的国际航线数量并强化航班起降能力,以及谋求羽田、成田机场的协同运营,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在交通与地区发展互动上,推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区的商业开发与城市更新,培育城市商业中心,继续提升地铁网络的服务水平,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见下图),激发地区的功能与活力。东京街道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首尔《2030首尔城市基本规划》是涉及首尔城市发展最高等级的法定规划。本轮规划以充满沟通和关怀的幸福城市为愿景,明确了五大核心主题,在核心主题五“居住稳定、交通便捷的居民协作城市”中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战略的两大目标:推动职住融合型城市改造,以及打造无须依赖私人小汽车、生活便利的绿色交通环境。 规划认为,气候变化导致环境与能源问题的加剧,而减少城市活动资源消耗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在于增强地区的职住平衡指数,另一方面在于提升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见下表)。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方面,应形成多核互联的空间体系,强化生活圈内的就业与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公交车站高密度、混合开发。在出行方式转变方面,需要不断扩充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重心的公共交通网络,整合首尔大都市圈内(包括首尔、京畿道与仁川)的区域轨道交通系统,优化步行和自行车的通行空间,并对小汽车使用进行合理的约束与管理。 《2030首尔城市基本规划》中与交通相关的核心指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