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在成功解决(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原有1600户棚户区居民原拆原建、水系疏贯整治、打造全新商业生态等复杂功能问题的基础上,建筑师团队用7年时间,以细腻情感和高分辨率思考,完成了极具丰富性和创造性的大范围城市更新实践。通过高超的控制能力,达到了传统与创新、秩序与生动的完美平衡:多类型、多样态、多层级的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及公共艺术品混融交错,杂而不乱,宛如在漫长的时间中自由生长的浑然天成之作。


——《三联生活周刊》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之“城市创新奖”获奖项目“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的获奖理由(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属中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项目地点:湖南常德

建成/启用时间:2016年5月-2020年陆续建成


从2016年起,老西门棚户区的老城改造开始了,直面复杂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问题。老西门塑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即回迁,居民建筑与商业建筑群共存。空中花园和屋顶楼台的设计,让居民重返社区邻里交往空间。

湖南特色传统建筑窨子屋被以“窨子屋博物馆”和精品酒店的方式被传承,并留下了剃头匠,配钥匙匠人,修鞋师傅,打牌九等生活场景。

丝弦剧团作为最大的拆迁户,以小剧场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让常德的丝弦剧团及花鼓戏团这两项文化非遗得以在老西门延续,实现了历史文化与商业的共生。 

建筑师团队用7年时间,在成功解决原有1600户棚户区居民原拆原建、水系疏贯整治、打造全新商业生态等复杂功能问题的基础上,又为传统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在这里构建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上:钵子菜博物馆。外表沿用的原建筑的红砖色,是老西门灰调街景里的变调。

下:窨子屋博物馆。窨子屋形似四合院,老西门在一个四边环楼的碎片空间里,建了窨子屋博物馆。



* 关于”回迁”的算术题

“老西门”在哪里?
“老西门”是什么?
“老西门”与千千万万个发生在中国的四线城市,
无声无息的棚户区改造有何不同?
回迁意味着什么?
那些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孤独无助的老人,
付着7元一个月的房租,
他们,
是否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成为城市更新之后新的原住民?
还是必须搬到五环之外,回归标准的回迁户?

难道,
你们也会做住宅?
是的,
不光是住宅,
而且要做到户户”明厨明卫”!
而且,
要做到100%的在地回迁!

以40-60-80为基准的小户型,
让这里不仅仅意味着财富,
而意味着建筑师的角色扮演,
社区的温度!
这就是所谓的”上帝视野”,
带着责任与使命,
带着建筑师职业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自:理想空间工作室的城市逐梦,写给时间的诗.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中旭公司副总建筑师、理想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何勍曲雷作为项目主持人到场领奖。何勍建筑师从颁奖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手中接过奖杯,以一篇充满诗意的获奖感言,讲述了他们十年间在老西门投入的情感和心血,也讲述了这一充满人文气质的城市空间诞生、成长的故事。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十年前的四月
我们第一次到常德
十年后的四月
我们站在这里
见证中国第一个城市人文奖的诞生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改造前的老西门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设计草图

棚户区改造是否房地产的一种
是否所有的房地产意味着腾笼换鸟
是否所有的回迁意味着简陋粗鄙远在郊县
难道五十块钱涂料涂抹的灰色方盒子住宅
就不可以追求东方经典,水墨桃源
不可以拥有一座红色的社区中心
在被高楼包围的凹陷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窨子屋博物馆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窨子屋的窗格

是否

窨子屋博物馆的宿命注定归于酒肆茶馆

是否

一座城的给养不足以让丝弦剧场

在抗战遗址的孤独里活下去

是否

城墙上方的书店

将不再意味着一个有新书发布

有文艺电影放映的人文标签

是否每一寸空间

都应当堂而皇之地用来算账

用来换钱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城墙遗址、抗战碉堡与丝弦剧场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丝弦剧场旁的止间书店

十年
葫芦口广场水边除去打卡的网红小姐姐还被谁惦念
钵子菜博物馆红色混凝土日渐荒芜
映衬着谁的婚礼谁的新娘谁的琴弦
谁的再见了育英小学被刻在红墙上
任青苔洗礼
被苍天看见
十八座桥点缀的护城河水美好着谁的季节
谁的人间四月天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从钵子菜博物馆看回迁楼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钵子菜博物馆与老墙
如果
如果不是100%回迁
老西门是否会拥有更繁华的居住和商业
如果没有博物馆,剧场,书店,石拱桥
如果没有老城墙,老树,老狗
历史在这四线城市的书写
将只留下空白折页而不会有建筑的诗篇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在高楼凹陷中的红色社区中心 · 小窨子屋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从二月桥下水边看最终完工的四期回迁楼

如果
如果不是理想空间工作室的坚守
老城区只会多出几栋正南正北
不咸不淡的现代居住单元
不会有生下来就老了的房子
一个叫常德老西门的地方
标注在百度地图
在小红书,在马蜂窝流传坊间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葫芦口广场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护城河畔

如果没有如果
如果不是常德不是老西门
如果不是这10年这30年40年
是否会有今晚的城市人文情节
被所有人审视,检验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被保留的两棵老树与被挑出屋盖保护的老城墙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老西门的桥

这世界会更好吗
那天在老西门现场在落寞悲伤中
我问李总编
他说会的
可是真的
会吗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夏日乘凉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尼莫桥上琴声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请回来的手艺人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桥


我依旧质疑
老西门真的有人爱惜
有人懂得吗
老西门的语境会在工作室设计的
下一个工作场景被转译
被新的甲方,建造者,管理者认可吗
 

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  老西门的夜
我常常感到无比的绝望
我只能用我渺小的顽强去抵抗这虚妄的折磨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
我只是想做块石头
一块悲伤孤独
温暖而坚定的石头

点击以下视频,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老西门的故事
▲ 曲雷、何勍在“城市的进化”论坛中的演讲

项目信息

项目:常德老西门城市更新

业主:常德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旭IDS Studio理想空间工作室

施工图:常德天城建筑规划设计院

主要负责人:曲雷 何勍

主要参与人:童佳明,王强,弭勃,宋亚涛,程聪,张旭光,冀文涛等.

竣工时间:自2016-2019-2020年分期陆续完成

建设地点:常德市武陵区

主要获得奖项

2016  老西门窨子屋博物馆获第16届中国建筑设计学会建筑创作金奖

2016  老西门城市复兴获得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 ,社区贡献奖

2018  老西门城市复兴获得WA世界建筑奖-城市贡献优胜奖

2020  入围三联生活周刊~首届人文城市奖-城市创新奖

2021  老西门城市复兴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综合建筑奖荣誉提名奖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冶之道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不变的人文关怀——常德老西门棚户区城市更新项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