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武廷海教授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概括说来,中国都城中轴线有五个传统:一是建中立极,二是南郊祀天,三是居中对称,四是参天两地,五是黎民繁会。
本文字数:1813字
阅读时间:6分钟
武廷海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很少用“中轴线”这个词,但在城市空间组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强烈的“轴线控制”和“居中意识”。
在轴线控制上,往往通过山川定位来确定轴线。这有天文上的原因,天体以北极、天轴为枢纽,昼夜更替,寒来暑往,“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到地上就形成了“地中”“中轴”等选址追求。从地理上来看,传统的人居有“坐北朝南”等追求,坐、落、朝、向、直、表、对等大量的词,都说明城市空间选址和布局好像系于山川之间,“山-水-城”是一个整体。
在居中意识上,具有明显的居中择址和布局追求。早期天下尺度较小,文献上看是“方三千里”,都城居于天下之中,宫城居于王城之中,宗庙居于宫城之中,呈现九宫格局或九州之势。
战国以降,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天下尺度从原来方三千里即9个方千里(3×3),变成了“方万里”即100个方千里(10×10),这是空间尺度的大跃迁。怎么实现对广域空间的有效统治?原来简单的向心结构就不能满足需要了。事实上,中国在郡县制基础上建立了以都城统帅的国家城市体系,不像国外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体系。城邑体系与交通网络相辅相成,与大国山河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大国空间骨架,保障对广域空间的整合与传承。从功能上看,都城乃天子之居,但是从来就不局限于帝王所生活的朝寝,究其实质,都城是国家治理的中心,综合体现了“天下-王官-生民”的深层关系。
在结构形态上,都城中轴线浮现。所谓中轴线,是指都城的中轴线。为了满足天下尺度扩张以及都城功能提升的新要求,在都城布局中,原来居中的庙这个“点”便演进为居中的“轴”或“线”,“中轴线”统率着都城空间,功能更为复杂,形态更为丰富。都城空间涵摄天地人,中轴线作为都城脊梁,关系“天-地-王-官-民”,具有非常丰富的传统与蕴涵。概括说来,中国都城中轴线有五个传统。
一是建中立极,亦即象天设宫。宫城比拟天上紫微垣,主要宫殿比拟北辰或泰极、太极、北极,作为中轴线的端点或核心,如秦咸阳有横桥南渡与阿房渡渭两种象天模式,西汉长安称斗城,后世多设太极宫,今天北京有紫禁城。

二是南郊祀天。皇权的正当性来源于天,天将皇权授予有德的人,委托他来管理老百姓,如果没有德就要改朝换代。祭祀天帝是天子(皇帝)特权,在都城南郊设坛祭祀,皇帝继位与每年冬至都到南郊行祭天之礼,这是国之大者。西汉建始元年(前32年)丞相匡衡认为郊祀天地必于长安之郊,平帝元始五年(5年)王莽实现南北郊祀制度,东汉光武帝在洛阳城形成礼制轴线,后有丘郊之争(郑玄说与王肃说)。南郊祀天一直传到北京的天坛。

三是居中对称。最早曹魏王都邺城形成居中对称的中轴线,推测帝都洛阳城有居中轴线,北魏洛阳城则形成了都城尺度的中轴线。中轴线居中对称是都城空间的重要特征,影响深远。

四是参天两地。参天两地本为《易》卦立数之义,北宋哲学大家邵雍《皇极经世书》称:“五,两之则为十。若参天,两之则为六;两地,又两之则为四。此天地分太极之数也。”元明清中轴线皆南北十里(尺长不同),南六里为天,北四里为地,将参天两地数量化了,都城中轴线蕴含天地之和的哲理。

五是黎民繁会。中轴线上有百姓的活动,早在北宋东京就开始出现了。元大都面朝后市,中轴线北端钟鼓楼与海子地区是热闹的商业区。明清大明(清)门外棋盘街和前门大街百姓生活气息浓厚。新中国改建皇城南部为天安门广场建筑群,集中体现了首都的人民性。

总体看来,上述五个传统虽然发生的时间先后不一样,但是特征非常明显。建中立极、南郊祀天、居中对称等传统的形成时期,可谓中国都城的“长安-洛阳”的时代。参天两地、黎民繁会传统的出现,又开启了中国都城的“北京时代”。在此意义上说,北京传统中轴线是中国都城中轴线演进之集大成者,具有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蕴含。

从更大范围来看,中轴线是都城空间的脊梁,由脊梁而骨架,直至内化到都城习俗和日常生活世界,渗透到整个城市。梁思成先生说“北京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吴良镛先生认为北京老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后结晶”,北京传统中轴线就是都城规划建设成就的一个集中的体现,前辈的这些判断对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北京城的历史价值及其整体保护利用是很有启发的。
本文来源:城中百人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划科技奖】中国传统人居规划理论建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武廷海:新时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规划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武廷海:秦都咸阳轴线规画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武廷海:中国都城中轴线的五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