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序幕拉开7年之后,央企总部外迁的步伐在过去一年明显加快。
2021年4月,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落户雄安新区
2021年5月,新合并成立的中国中化选址雄安新区
2021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迁回武汉
2021年9月,合并成立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12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将集团总部迁至广东深圳
2021年12月,经过合并重组之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总部搬迁至上海
2021年12月,新成立的中国稀土集团落户江西赣州
……
“老”央企总部逐步迁出北京,“新”央企也选择在京外“落地生根”。而贡献了约全国12%GDP (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若能进一步吸引央企总部落地,无疑将会对湾区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实效性帮助。
那么,央企总部外迁选址背后有何考量?湾区现有央企总部数量有多少?分布在什么地方?什么行业?央企投资湾区的规律如何?
院产业研究中心将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并给出相应解答。
到有水的地方捕鱼
到有草的地方放羊
从央企总部外迁案例来看,地区产业关联程度、资源禀赋集聚情况、企业自身发展历程、提振区域经济的成效性等方面都会纳入考虑范畴,其中地区产业关联程度与资源禀赋集聚情况是影响选址的关键因素。
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选择深圳作为迁入地,便是考虑到深圳在电子制造业的领先优势;而中国电气装备、中国船舶集团纷纷选择上海“落户”,也是考虑到上海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船舶工业方面的优势和基础;同样,中国稀土集团将总部设置在江西赣州,赣州本地丰厚的稀土资源“功不可没”。
正如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所说“到有水的地方捕鱼,到有草的地方放羊”。换言之,湾区吸引央企总部入驻,更多还是要看硬基础!
数说湾区现状
洞悉布局规律
了解现状才能更好洞悉规律。院自建的产业经济大数据系统,以精确到企业级别的工商数据和空间信息数据,从空间、行业、时间等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央企布局与投资的现状和规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注:本文只考虑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97家央企)
空间维度:哪些区域更获关注?
目前,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央企共有9家,数量仅次于北京,分布在湾区中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城市。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拥有4家(含1家双总部)央企总部,成为湾区第一大央企集聚城市,香港吸引了3家(含1家双总部)央企总部、广州2家、澳门1家。

从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布局来看,深圳、广州成为央企布局的首选之地。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南沙区;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珠海市香洲区等地区因为卓越的营商环境、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突出的集群效应等因素而成为央企眼中的“香饽饽”。此外,出于产业链构建的考虑,在珠海、湛江、惠州等地也零星存在一些投资企业和分支机构,整体呈现“广深双核、按需布局”的格局。



行业维度:哪些行业更受青睐?
总部在湾区的央企主要分布于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业等领域。

央企在湾区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行业分布情况大致与总部一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列前三。同时,得益于湾区良好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基础,房地产、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较为突出,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化。

时间维度:哪些原因影响央企投资?
成立于湾区的8家央企中,招商局集团、南光集团的创立和发展有着复杂的时代因素,其他6家央企的成立也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式和产业需求密不可分。

央企在大湾区的投资布局同样紧跟时事与区域发展需要,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大致呈现6个阶段:

➢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吸引了制造业、基础设施、贸易领域的央企投资布局。
➢ 1992年南方谈话催生了珠三角地区新一波投资热潮,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
➢ 1997年香港回归,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业等领域的投资,行业逐渐多元。
➢ 中国加入WTO之后,珠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额得到快速增加,此时设立的企业以交通运输仓储、能源供应、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为主。
➢ 2008年前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广东省“腾笼换鸟”加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此阶段主要特征。
➢ 2013年至今,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本市场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城市画像
精准招商
央企总部选址,看重的是迁入地的辐射力和区域带动力。湾区城市众多,我们认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在区域辐射、城市宜居、人才供应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区域辐射强
广州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世界级空港、海港、铁路港和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央企加快“走出去”,广州强大的交通网络将在央企海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交流效率。
城市宜居好
“接地气”“包容”“高性价比”是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对这座城市最多的评价。广州各类批发商贸市场全国闻名,服饰、肉菜、水果、花卉、水产等等不仅新鲜还便宜;在教育上,广州高校数量全省第一,基础教育质量名列前茅;在医疗上,广州是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中山医疗系、南方医疗系、广中医医疗系等知名医院集聚;在住房上,广州房价为一线城市洼地……
人才供应多
广州高校、职校数量众多,人才落户政策良好,高端人才和技术工人供应较为充足。
在“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目标下,广州必将焕发更大光彩, 吸引央企来穗是广州的机遇,也是央企的机遇。
结 语
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站在全局角度,找准承接企业,推动地方资源禀赋与企业优势结合,将有效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但央企总部搬迁选址,毫无疑问是一项相当复杂、且基本没有先例可参考的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因此,从谋划到落地,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湾区引入央企总部,仍然任重而道远。
|文图提供|
谭璐铭、胡昕、郝新华、陈乐儿(实习)
(地理信息中心、产业研究中心)
|编辑版式|
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产业画像| 央企新家,花落谁家:广州能否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