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文字彭德    编者注旌阳 



很长一段时间“应天齐”这个人名和“西递”这个地名是缠在一起的。


1986年,应天齐(安徽芜湖人,中国著名版画家)在中央美院进修的学业即将结束,赴屯溪采风时遇到了一位黄梅戏校的女孩,陌生的女孩邀请应天齐到西递村去看看。


他是这样描述的:“毛毛细雨中,这位女孩打着伞,引领着我,一步步登上了西递古民居的石台阶。当我从现代生活步入西递村时,它呈现的古朴、典雅、沉静之美使我震撼,那斑驳的马头墙、低矮倾斜的木屋以及石雕、漏窗、斗拱、飞檐都处在冷峻肃穆之中。一处处古屋、一处处构件似乎都刻录着过去的故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从这一天起,我离不开西递了。”


1986-1994年,应天齐用了8年时间扎根黟县西递,创作了享誉画坛的《西递村系列》版画。《西递村系列》版画已成为中国新版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作。


以下文章是2011年著名美术评论家彭德,在“世纪遗痕——应天齐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献给应天齐个展的文字花篮》:他没有走出西递情怀,如同高更至死没有离开塔西迪一样,应天齐也将离不开西递,这是一种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2004年国家邮政局选用《西递村系列》版画中的四幅发行的特种邮票



 献给应天齐个展的文字花篮 

文字:彭德


应天齐是一个不倦的探索者,近三十年他从木刻版画到绘制同类风格的油画,到从事同类形象的装置、行为和影像,始终没有停息过对艺术语言和内涵的追求。


他是将对立的因素统一且万变的高手,比如“怀旧情绪”和“现代意识”,“阳刚气派”和“阴柔作风”,细腻的文饰与机理配以单纯的色块与强劲的轮廓线。


应天齐底下那些宽窄不同的横立块面,不同于蒙德里安的构成观念,同样他画机理画的不是质感而是时间,是历史的沧桑和磨难。


应天齐一直患有抑郁症,那是厌倦人世的生理反应,他的作品也差不多都是无人之境,他不动声色的画面使得历史的遗存显得冷峻。画面中反复出现的黑色块面隐含着历史和现实、晦暗以及封建文化的刻板和体制的僵硬。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西递村系列》部分版画欣赏


应天齐是西递村升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功臣,当地为他营建了纪念馆,把他与这片古老的村落永久地绑在一起,当中国变得让我们觉得日益陌生的今天,令人怀旧的西递村如同一个反复出现的旧梦,没有这样的梦境排遣,陌生而平庸的现实,生活在他乡一般的中国又失去的归宿或归宿的象征。


应天齐无论置身何处始终眷顾西递,无论形态如何变换始终保留《西递村系列》系列的文脉。近三十年来应天齐笔下的西递几乎都是冷寂不见人影,人的形态、发式、服饰会指示时代,他的题材却无须时代印迹。他刻画的西递不只是民俗景观和历史的遗存、不只是传统的文化,而更多的是向往永久的心理需求。


如果应天齐关注的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是过往的传统,他会忠实地采用传统的手法加以刻画,熟练地运用这类手法是他作为版画家的本事。


值得注意的是应天齐的版画不同于中国传统版画,那些硬停的边缘性同中国古典趣味南辕北辙,他对应科学支撑的新哲理,那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影响中国文艺界的哲学倾向,他们同富有禅性的中式哲理不大一样。


应天齐从古老的西递走进了引领时尚的深圳,用解构的行为和解构的手法消解西递的风格,他以行为艺术《砸黑》告别《西递村系列》作品常用的黑色。在这项行为中他把玻璃涂黑,在黑夜的街边当众砸毁,用来砸画面之黑、传统之黑、社会之黑,不过他由此衍生的《碎玻璃拓片》依旧是黑色。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西递村系列》部分版画欣赏


他曾定点拍摄芜湖老城区的拆迁建筑,在拆迁一周年后将影片投射到废墟的墙面上,变成装置状影像作品,暗含着对现实喧闹的拒绝和对往日宁静的怀念,这一切都表明他没有走出西递情怀。


如同高更致死没有离开塔西迪一样,应天齐也将离不开西递,这是一种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西递村系列》部分版画欣赏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应天齐 • 西递,无法排遣的初恋情结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皖南派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