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


未来,如何提升城市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韧性水平?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应该如何应对?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高淳区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打造韧性城市的应对策略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01

探索空间留白机制

构建更富韧性的城市空间格局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构建战略空间留白和动态调整机制,划定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控制区。提前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对抗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时的防护要求,保障预留重大卫生安全“非常态”应急集中救治场地,以及做好重大安全事件条件下交通-物流、市政-能源、通讯保障等生命线工程的应急方案和预留通道等,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此类用地能立即投入使用。



02

坚持“平疫结合”理念

提升各项设施的应急保障能力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全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图


坚持“平疫结合、平战结合”理念,设置应急设施时规划好平时民生服务功能,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反应,转化成疫时、战时救灾功能。在综合防灾、绿地系统、医疗卫生、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中,明确大型公共设施功能兼容性。

优化现有疾病控制相关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施条件,补足现有医疗卫生体系短板,同时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应对疫情的防护要求,准备好体育场地、文化展览、闲置厂房和酒店宾馆的功能改造应急预备方案,及时应对非常态要求,保障城市的高弹性和可调适性。

利用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学校等旷地及地下空间,建设就地避难、就近避难、步行避难等分级分类疏散通道和避灾场所。以干线公路网、城市干道网为主通道,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疏散救援通道。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全区物资集散通道规划图



03

强化分级分区应对

建立“社区+组团+城市”保障体系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全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


构建“社区+组团+城市”各层级保障体系,分层级明确建设目标,提升重大突发事件下各种资源承载力,系统化提升城市整体韧性。

✎社区生活圈层面,重点强化社区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韧性城市应保障社区基础应急场所和设施的建设需求,提高下级生活圈配建设施数量及质量,降低上级设施负担,减少城市不必要的交通流。同时鼓励居民团体加入到韧性社区建设中,灾时能及时进行社区自治,确保社区生活圈具备相对独立的抗击灾难、自救互助的能力。

✎城市组团层面,着重完善生命线工程建设。预控应急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前瞻性地布局应急医疗设施用地,预留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接入条件。提高综合交通系统冗余度和灵活性,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空间,提高交通设施的恢复性、吸收性和承载力,保障灾后交通运输迅速恢复。

✎城市层面,重点进行全面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将各类灾害防治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化韧性城市的总体布局,调整城市空间结构,规避本地风险源、做好用地评价和科学选址等,确保在各个核心功能区中形成以避灾中心为骨干、以避灾点为支点的避险网络。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全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韧性城市是一项涵盖多学科的综合体系,涉及基础设施、城市空间、交通、应急管控、大数据、互联网等多个领域,高淳分局仅对涉及到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的韧性城市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建设韧性城市,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全民参与性,在重大事件来临时,将更有利于提升城市弹性应对能力,全民参与共同维护美好的城市大家园。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延伸阅读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召开会议:加快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 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5月5日上午,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立明,市长夏心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出席。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五一”期间,我市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

会议重点听取了“五一”期间疫情防控情况汇报。节日期间,全市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公路方面查验外地来车84.23万辆、123.62万人,铁路方面查验抵宁旅客12.01万人,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各类重点场所严格落实防控要求,社会面总体平稳,城市运行有序,高速主干线保持畅通,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接近100%,重点监测的128家商贸企业日均销售额较清明节回升58.3%。各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保持24小时运转,数十万名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等一线抗疫人员坚守岗位,有力保障了假期平安祥和,同时全力支援上海抗疫。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假期的防控成效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对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还要高度关注,假期结束后人员流动和复工复学加快带来的输入风险还要严密防范。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惕,慎终如始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会议强调,要在做好输入性散发病例应急处置的同时,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不断提升常态化防控能力。


要做好平战结合的功课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对前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复盘,及时打补丁、堵漏洞,加快提升监测预警、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物资保供、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完善体系化、常态化的防控措施,强化分层分类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到无缝切换,确保战时有备无患、临阵不乱。


要做好基层治理的功课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基层是应对疫情大战大考的坚实支撑。要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一线赋能、给基层减负,让基层把防疫风险底数摸得清清楚楚,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细处实处。


要做好数字赋能的功课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高度重视和更好发挥智慧化手段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在实战中不断优化“宁搏疫”等平台功能,加大“场所码”使用推广力度,探索和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智慧防疫水平。


要做好协同支撑的功课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构建一体化的联防联控体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任何环节的堵点和漏洞,确保整个体系高效运转。


要做好舆论引导的功课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倾听采纳群众意见建议,持续加大防疫知识宣传,引导全市上下保持定力、昂扬斗志,坚定打赢阻击战的必胜信心,凝聚夺取“双胜利”的强大合力。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市民扫码进入门东街区

当晚,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召开视频点调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立足早发现,科学安排和有序实施节后新一轮核酸筛查,重点人员要做到应检尽检,采样点设置要更加方便群众。要聚焦交通场站、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深入排查隐患,及时堵塞漏洞,加强督查指导,不断织密扎牢防控网。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保畅稳链,全力支持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记者:邹伟 徐琦 董家训 通讯员 刘颖 秦萱 郁培媛
来源:南京日报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未雨绸缪,打造“韧性”城市——来自高淳的探索实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