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近期,各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大幅增加。针对此,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山西、辽宁等省份自然资源部门紧急动员部署,督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落实防治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召开视频会议,动员部署持续性暴雨天气期间地灾防范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广西地灾防范形势严峻,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充分认识地灾防范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警觉严格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强降雨期间地灾防范。


会议强调,一要密切关注雨情,提高地灾预警预报精细度。加强隐患点及风险区监测,从点扩展到面,做好强降雨期间区域预警预报。二要突出雨中巡查,强化地灾群测群防的主导作用。重点针对学校周边、居民集中区、工程建设活动区等区域开展巡排查,做好夜间预警预报,严格落实“人防+技防”“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机制。三要树立底线思维,果断组织人员转移;要注意地灾发生的滞后性,做好风险评估,确认无风险后再组织人员回迁。四要做好科学救援,严防二次灾害发生。一旦发生险情,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协助、指导地方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上报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并做好灾后治理项目的资金申报。


6月4日,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要求各市(州)、县(市、区)统筹做好全省汛期地灾防范。


《导则》提出,扎实推进地灾隐患排查全覆盖。各地要全覆盖排查山地丘陵区,掌握地灾风险情况。重点排查地灾易发区内临坡、沟口、低洼等地段变形异动情况;学校、医院、村庄、集镇、居民区等人员聚集区,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沿线、水利工程周边、在建工程和重大工程项目区地灾隐患。逐一登记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更新地灾隐患数据库。


《导则》明确,严格落实强降雨预警叫应响应机制。相关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及时会商研判,实时监测雨情,1小时雨量超50毫米时,精准发送短临预警,红色预警期间保持每小时一会商,预警预报信息要发送至各级管理人员、群测群防员和受地灾威胁对象。严格落实“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半小时再呼应”机制,发挥乡镇、村组干部作用,及时将预警信息告知每户每人,做到有反应、有反馈、有行动、有效果。


《导则》要求,各地政府要科学制定避险转移预案,明确组织人员、转移路线、安置场所、回迁条件和生活医疗保障等内容。收到地灾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时,地方政府要及时转移地灾隐患点受威胁及切坡建房住户;收到橙色预警时,所有中高风险区内住户要应转尽转;收到红色预警时,组织所有临坡、临沟住户转移。乡镇、村组干部及辅警要加强巡防,确保转移群众的生活秩序良好。


6月5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视频会议,对强降雨期间地灾防范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地打好地灾防范保卫战、持久战、攻坚战、联合战。


一是打好保卫战。各地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汲取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教训,复盘总结2010年6月南平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教训,严格落实防灾责任。


二是打好持久战。本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短时强度高、影响范围广,各地要克服麻痹思想、及时调整心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组建专班人员,加强值班值守。


三是打好攻坚战。各地要落细落实防灾举措,切实打通防灾工作“最后一公里”。要检查地灾隐患点、易发区及高陡边坡管控责任落实情况,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及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履职到位情况,以及各县(市、区)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应急装备到位情况等,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补齐短板。


四是打好联合战。福建地灾(隐患)点多、面广、量大,防灾工作需要跨行政部门、跨行业管理、跨系统组织,各地要对照今年防灾工作涉及的9个部门职责分工,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6月1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当前阶段地灾防范工作。


江西厅要求,各地要加强地灾隐患巡排查,进一步做好临灾避险。督促指导有关企业和单位,加强对山区公路、铁路、水渠沿线及旅游景点周边的巡排查,尤其要加强对简易工棚等易损建筑物周边的巡排查。地灾危害消除前,不得进入危险区。各乡镇要组织基层自然资源所、群测群防员做好地灾隐患点、建房切坡地段和山区房前屋后的巡查工作,做到险情早发现、群众早撤离。


  江西厅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气象部门发出的暴雨红色预警,做好预警响应。加强对监测预警点的运行调度和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人防+技防”效能,一旦研判将发生险情,要组织群众第一时间撤离。


江西厅明确,将联合省应急管理厅、省地质局派出工作组,赴各市督促指导地灾防范工作。在强降雨发生前,各市县要协同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巡排查,督促群测群防员到岗到位,落实落细隐患点和风险区管控措施,做到风险管控无盲区、无死角。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地方政府落实好地灾防范应对主体责任。


《通知》明确,要持续加密地灾风险隐患巡排查,尤其要对学校、医院、村庄、集市、厂矿、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重大工程建设区、铁路公路等重点交通要道、水利电力等重要设施周边以及地灾重大隐患区,实施严密监控、重点防治;要持续推进高陡边坡隐患排查及分类处置,加强对地震活跃区的隐患排查,摸清可能因震致灾的隐患点分布情况,切实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通知》提出,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要强化协调联动,及时发布地灾气象风险预警,认真落实预警信息发布后的应对措施,全力做到信息传递及时、预警响应迅速、转移避险到位。市县级专家组、技术组要做到人员装备齐备,随时拉得出、用得上。


《通知》要求,全省集中开展主汛期前新一轮地灾隐患专项排查,各级各部门要做好部署,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强化督查,确保排查取得实效。要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地灾避险搬迁工作,2021年以前的搬迁任务要全部完成竣工入住;对已实施搬迁的村户,其旧房须全部拆除,严防人员回流;加快实施4899户灾后重建避险搬迁任务,确保明年全部完成竣工入住。


近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汛期地灾防范等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自然规律,切实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新识别的地灾隐患,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要查明隐患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制定工作计划和相应措施,最大限度消除或降低隐患风险和影响,确保安全度汛。


辽宁厅要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充分总结归纳以往地灾防范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完善群专并重的监测预警方法和体制机制,提升预警预报水平。各地要组织群测群防员全部上岗到位,实现对2745个地灾隐患点的全覆盖,既要管住已有隐患点,也要管住风险区。


辽宁厅强调,各地要严格落实汛期“三查”制度,组织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预警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协助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做到应撤尽撤,严防人员擅自回流。一旦发生地灾,自然资源部门技术人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掌握灾害动态,协助当地开展应急调查等工作,科学准确研判地灾成因,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记者:刘泉子 陈永香 骆岩岩 郭锋 张舰 通讯员 蒙福运 陈鑫 杨艳 陈泽超 余广文 刘艳秀
文字编辑:王中建
新媒体编辑:陈平

初审:杜潇诣

审核:程秀娟

审签:赵晓涛


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桂湘闽赣晋辽“闻雨而动”强化地灾防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