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智能型城市规划》
Planning Climate Smart and Wise Cities: A Multidisiciplinary Approach
Editors: Kwi-Gon Kim, Massamba Thioye
Published by Springer (2022)
气候和城市化带来的的全球挑战正在呈指数级增长,面对未来严峻的气候和环境挑战,我们无法依靠各自学科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变革性的解决方案,也需要能够衡量这些方案效果的工具,才能够使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速度与不断增长的挑战相匹配。为此,本书协同各学科,运用综合的整体方法,让气候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城市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人工智能专家、社区组织者等多方力量和多方面的知识参与进来。
本书是基于数十年的教学、研究、探索、建议、指导、实施,以及与科学家、政治家、从业者、民间组织、研究人员和私营部门的各种协同过程中进行的思考。本书的作者群体提出了极具创新性、激励性,但也具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气候变化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并在本书的相关章节中讨论了有关支持绿色协议和气候公约的行动建议。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本书提出了一种全面整合的颠覆性方法,以支持城市的气候目标。多维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基于数字技术的气候行动方法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解决基于需求和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气候行动方法,而不是为可能扰乱市场和整个价值链的城市扩大气候行动空间。(张国斌)

《慢城市——克服我们对增速的痴迷》
Slow Cities: Conquering Our Speed Addiction for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By Paul Tranter, Rodney Tolley
Published by Elsevier; 1st edition (July 1, 2020)
本书从一个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出发:自20世纪初以来,出行速度提升并没有帮城市居民节省时间。尽管已有研究发现了这一矛盾,但《慢城市》是叙述该主题的第一部长篇著作。它分析了这一领域的前沿讨论,并将其与讨论出行速度提升对时间以外的其他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结合起来。
作者首先指出,城市出行速度的提升伴随着一种强调自由的“速度文化”,这种文化也影响了规划师的工作,例如交通项目的评价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出行时间是否缩短——尽管对于出行个体而言,节省的时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接下来作者从出行速度与健康的视角出发,分别讨论了出行模式与个体健康、机动车辆与环境影响,以及出行模式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作者提出,机动车主导的出行模式除了会影响市民身体和心理健康之外,也进一步导致了城市的扩张,减少了绿地、医疗设施和社交网络的可达性,加剧了能源危机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带来了公共交通投入的缩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降低出行速度可以解决许多城市问题。作者对各种以减缓速度提升为导向的的政策方案展开了比较。首先是直接通过限速和舒缓交通手段降低机动交通的行驶速度。其次也可以通过间接措施来降低机动化交通的比例——增加城市道路的密度;平衡城市设施的分布;减少道路和停车场面积;改善慢行环境;限制汽车出行。最后作者指出,公民、规划者和政治家都需要改变传统的行为模式,一起推动城市交通转向慢行交通。(黄筱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新书推介(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