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碳达峰 碳中和


今年以来,市规划资源局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发挥空间引领和要素保障作用,持续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系统谋划,构建绿色低碳空间本底
组织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区域统筹平衡和各类专项规划空间协调,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持生态保护红线总体稳定,优化完善城镇开发边界,形成“三线”划定初步成果,奠定城市理想空间底板。印发《南京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技术方案》,加强多目标统筹和平衡,明确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和位置,促进因地制宜科学绿化,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修复治理,促进生态系统固碳汇碳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南京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推动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论证。推动落实矿山生态修复年度任务,全市已有16个、240万平方米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方案编制、陆续启动施工。完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机制,维护农田土壤碳汇功能,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别和等级稳中有升,其中国家利用等由“十三五”期初6.5等提升至期末6.4等。
强化统筹,全力促进节能降碳增效
对特高压南京南站1000千伏线路工程的线位、淮安马坝±200柔性直流工程随和燕路过江通道协同过江节点加强规划预控,出具盱眙-秋藤500千伏输电工程、秋藤-望江220千伏输电工程规划条件,推动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方案中绿色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基本完成江南-小野田乌龟山矿关停工作,促进高碳产业疏解,降低非电煤消耗。推动出台《南京市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印发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意见,多层次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随着南京市《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全市将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南京“双碳”工作主要目标,即: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强化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
深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改完善“三线”划定成果,提出林地保有量目标,研究明确我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落实用途管制监管系统建设部级试点任务,推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技术指导和审核,促进生态保护空间布局优化完善。完成南京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定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实施方案,落实255万平方米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年度目标任务。

深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编制南京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十四五”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推动2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实施。加快修编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政策文件,促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研究制定《南京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办法》,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人:潘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发挥空间引领和要素保障作用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