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让,提升用地效率
2017年,聊城希杰食品有限公司在聊城市租赁了42亩地用于生产。因土地是租来的,公司在厂房等设施建设上有些束手束脚,导致土地建设面积不大,用地容积率只有0.4。根据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工业用地容积率应不低于1.0。因此,这42亩地亟待提升用地效率。
“是在原地扩建还是另寻新址,我们曾非常犹豫。”希杰公司工务总监张国彬告诉记者,重新找地、迁址,最大的困扰就是过程漫长。“得先申请用地指标,再选址、征地,之后通过‘招拍挂’拿地,而仅仅‘招拍挂’一个环节就需要40天时间。”张国彬说,如果通过转让正式获得这块地,就能极大节省时间成本。
针对此,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积极作为,按照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要求,协调原土地使用权人将42亩地转让给了希杰公司,前后仅用40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该项目落地建设,未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区分局综合科科长王彩霞说,项目从去年8月施工到今年8月竣工投产,使42亩地的用地容积率从0.4提至1.23,亩产税收从20万元增至近40万元,并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

盘活,激发土地潜能
在聊城市冠县,山东星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半年后,这里生产的钢板将广泛用于建材、汽车、家电等领域。“这片厂房用地的盘活过程虽有些波折,但问题都妥善解决了。”星瀚公司副总经理李云虎感慨道。
此前,星瀚公司因资金不足、信誉受损等问题,导致设计规模149亩的园区无法全部建设,造成土地闲置。针对此,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协调行政审批、住建、法院、银行等部门单位,帮助该公司解决了相关问题,盘活了闲置土地。厂房建设竣工后,公司预计年产钢板35万吨,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据了解,盘活存量土地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聊城市分类施策,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因规划调整、产业政策变化等造成项目无法继续实施的,由县(市、区)政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前提下,依法依规调整规划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对因规划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确实难以开发建设,且土地利用现状未改变的批而未供土地,逐级申请调整利用。

处置,杜绝资源浪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向“存量”要增量!山东聊城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